用户名:
密码:

律师随笔

如何看待独立董事的独有地位
作者:王胜利 律师  时间:2013年08月06日

如何看待独立董事的独有地位
一、独立董事的角色—中小股东的保护神
  公司就像一个小社会,对于金钱与权力的争夺,在公司体现的更为明显。那么,在这样一个组织里,独立董事又将扮演一个什么角色呢?
  中国证监会在《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中认为,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是指不在上市公司担任除董事外的其他职务,并与其所受聘的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不存在可能妨碍其进行独立客观判断关系的董事。
  独立董事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独立性。由于能够成为董事的股东往往是大股东,而董事会又是公司的执行机构,其往往会代表大股东的利益。而独立董事的出现,让中小股东有了代言人。董事会因此产生的决议可能更具有代表性。
  二、为什么需要独立董事—上市公司不能没有他
  不管上市公司管理者情愿与否,独立董事都是必需的。没有独立董事的上市公司,必将面临一系列的风险。
  1.设立独立董事是符合相关规定的需要
  中国证监会于2001年1月19日发出通知,要求基金管理公司(包括正在筹建中的公司)必须完善治理结构,实行独立董事制度,其人数不少于公司全部董事的三分之一,并多于第一大股东提名的董事人数。
  2. 设立独立董事是上市公司自身发展的需要
  国际机构投资者非常看重公司的董事会中独立董事能否在公司治理中发挥作用以及发挥作用的程度.因此,公司只要想金融市场融资,它们就不得不迎合这一要求。
  3.独立董事是上市公司自身发展不偏离正轨的保证
  虽然独立不等于公正, 但独立是公正的保证。独立董事的决策对公司的价值就是在公司偏离正常轨道时发挥独立董事的监督控制作用,将公司引向正轨之路。
  三、独立董事的尴尬—独立性无从实现
  对于独立董事的作用,很多上市公司并没有真正认识清楚。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也因此面临许多尴尬。
  尴尬一:独立董事成“花瓶”
  许多独立董事是公司领导请来装点门面、起宣传广告作用的社会名流。他们的主要作用是公关而不是监督。他们缺乏对独立董事意义的真正理解,加上社会事务非常繁忙,在公司时间短,对公司事务介入很少,不熟悉公司情况,不懂专业问题,仅仅通过一年少数几次的董事会和传真过来的帐目报表,根本无法全面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
  《21世纪经济报道》曾举一例,某设立独立董事得上市公司的董事会秘书工作中一项大事就是飞来飞去找独立董事在每一次公司董事会会议记录上签字,这就造成独立董事,流于形式,有名无实,甚至被人们戏称为人情董事、花瓶董事,成为在外部的内部人。
  尴尬二:独立董事要么沉默 要么牺牲
  2004年6月15日,伊利股份的3名独立董事俞伯伟、郭晓川和王斌向公司董事会递交了一份独立董事声明,由于公司对国债买卖及股东情况的质询未果,拟聘请独立的审计机构进驻进行专题审计。2004年8月3日,临时股东大会召开,俞伯伟独立董事职务被免。俞伯伟成为因为维护独立董事“独立性”而被上市公司罢免的独立董事第一人。
  尴尬三:独立董事反成幌子
  上市公司的部分经营者们在《指导意见》禁止的人选之外找到能够代表他们利益的“独立”董事,“独立”董事不但未能对他们进行有效的监督,反而成了他们从事不当行为及违法行为的幌子。浙江省的调查却表明竟然有14.29%的独立董事表示对大股东和董事会负责。
  尴尬四:独立董事并不积极行使权力
  《指导意见》赋予独立董事一些特殊的权力,当然希望这些权力能落到实处,但有些重要的权力并不为独立董事看重,如浙江省的调查表明在行使征集股东投票权的主体中只有3.15%是独立董事。
  尴尬五:独立董事主动辞职
  如果对公司董事会的决定不赞成,独立董事应该明确自己的看法提请股东大会再作审议,但绝大多数独董采取的行动是主动请辞,甚至没有意见相左的问题,一些独董也“激流勇退”辞职而去。
  尴尬六:独立董事对公司真实状况一无所知
  尽管同样是董事会成员,但当公司经营或管理出现问题后,比媒体记者知道得还要晚。不能不让人感到遗憾。
  四、善用独立董事—实现四两拨千斤的收获
  很多上市公司都将独立董事当成了摆设,没有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最终使上市公司无法有效全面提升自身,对于这一点,如何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是放在每一个上市公司面前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1.充分的权力保障—让独立董事真正独立
  要实现这一点,就应改变以往有大股东来聘任独立董事的方式。让部分或全体中小股东聘任独立董事,这样,在表决时独立董事才能全面维护中小股东的利益,且他们也会毫无顾忌地公开反对和制止大股东和经营者损害广大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
  独立董事要真正独立,还需要对于其知情权有充分的保障。实践中,每次开董事会时独立董事很少能够按规定时间提前看到财务报表,也无法及时发现报表中的问题,参与公司决策。因此,一旦独立董事知情权无法保障,其走人是迟早的事。上市公司将因此面临一系列问题。
  2.进行有效激励—让独立董事充分发挥自身积极性
  独立董事也是“经济人”,需要一定的利益刺激。但我们面临的问题是现在有资格成为
  独立董事的人自身的财富本身就很大。所以一些蝇头小利对他们没有吸引力。但如果过高的津贴则会使他们看重独立董事给他们带来的经济利益,可能保持缄默,甚至与其他董事、经理合谋,从而丧失其独立性。
  因此,对于激励制度的设计就很重要了。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股票期权—让独立董事也成为小股东。让独立董事拥有公司的1%以内的股份成为小股东。但期权应在独立董事离任5年后才能兑现。如果升值,对独立董事就是激励,而如果贬值,对独立董事也持有公司的股票来说就是一种约束了。
  与此同时,可以采取根据独立董事工作业绩来确定薪酬等多种激励办法,对独立董事的薪酬进行动态化的管理。
  3.建立正确的风险激励机制
  独立董事在履行职责时面临许多风险,如上市公司重大的经济损失、员工可能提起的诉讼经济责任。这种潜在法律责任的威胁会促使独立董事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勤勉工作。
  但目前独立董事的任职风险已经超出合理界限。如郑百文原独立董事陆某在未领取分文津贴的情况下,就被罚款10万元。独立董事已经成为一个高风险的职业,一些独立董事在评估了风险之后,往往选择主动辞职。
  对于这一点,必须要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减少暗箱操作。
  4.通过引入独立董事,调整董事会的知识构成。
  企业的科学决策,既涉及方方面面的知识。引入独立董事,则可以解决董事会成员中某些领域知识的瓶颈制约,例如,“诚成文化”请余秋雨作独立董事,因为他不仅是知名的作家,而且在文化产业经营方面有丰富的经验;“裕兴电子”请吴家俊研究员作独立董事,因为他是企业管理专家; “南都电源”请中科院院士曹楚南教授作独立董事,因为他是知名化学家。
  5.建立声誉机制
  一般来说,名人更加重视自己的声誉。上市公司可以借他们本身的个人声誉来提升自身的社会公信力。若一家上市公司有诚实守信的企业形象,其便可以圈住“用脚投票”的股民。设想,一家上市公司如果出现收益欺诈,舆论同样要谴责独立董事,独立董事的声誉会一落千丈,还会影响其长远的利益收入,因为人力资本中声誉就是最根本的增值平台,而独立董事依靠人力资本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