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情人节,那是老外的节日,古月胡向来不感兴趣,更不会瞎掺和。不过,农历七月初七的七夕节,被认为是中国的情人节,是咱们中国人自己的节日,这才是该真正关注的日子。
小时候,吃饱穿暖是那个时代的最大主题。这七夕什么的,可不是春节(我们叫过年),根本就没听说过,也没有人提起。那时候,没有电视更没有网络,连收音机也不常有。后来,上学了,读初中时,有一篇课文叫《牛郎织女》,读后知道了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是牛郎和织女相会的日子。
记得上这课时,语文老师非常罕见地利用一个晚自习的时间(当时已住校多年),决定选十名成绩优秀的同学上讲台去复述这个故事,并且可以自由发挥。老师列出的十人就包括我在内,但是我的位置靠后。老师解释说,我的成绩虽然好,但平时胆子小不说话,就放后面吧。我从小就是个随众的人,不喜欢出头,但也不落人后。当第一个同学在台上面无表情地象背书似结束了复述后,我快步冲上讲台,昂起头,高高举起一只手,伸出两个指头,边比划边大声地开始了我的作业:“同学们,秋天的晚上,我们仰望天空,可以看到两颗闪亮的星星,它们在互相望着对方,这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大家知道这两颗星星是怎么来的吗……”那时的我,平时不爱说话,可从小喜欢听收音机里的《小喇叭》节目,如果让我上台,讲故事什么的,难不倒我。我的那开场白和后来的表现,让老师吃惊不小,自己也受到了表扬。就在那时,从小除了课本外几乎从未看过“课外书”的我在记住了这个民间故事的同时,也就知道了“七夕”这个节日。
不过,知道七夕节还表示有情人相聚,可以是年轻人浪漫气息的表达,以及天下有情人可以成为眷属或者应当成为眷属,那是很久以后的事了。古月胡愚钝啊,实在不开窍。再后来,古月胡找了个媳妇,长了个油肚,岁月表示自己已经不再年轻。这时,温饱倒已基本解决,吃饱不再是时代的主题。可是,自己没有生活在真空之中,面对工作、住房、家庭、学历以及城市生活的压力,“七夕”什么的节日,也就是一年365天中的一日,也离不开进门的那七件事。可能是自身的原因,也有可能是其他种种的缘故,自己可没有这节日的激情和浪漫了。或许这是我的天性使然,自己从来就不会去刻意做点什么或准备点什么。一切的一切都没什么,其实本来就没什么。
但是,前面一段中说得非常好的一句话,一种非常好的愿望,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这样,都能够这样。没错,我说的是现在,是指共和国成立六十多年了今天,在祖国的大地上。这里还有数以万计甚至更多的上了岁数的男同胞,还没有有情人相聚。有一个地方,就在滇中某县,当然是有待发展的地区,女的长大后便纷纷外出打工,之后便不愿回到家乡,男的还有相当一部份,留守农村,自然就讨不了老婆,都三十多、四十多甚至五十岁了!其实,那儿还不算太贫困,还不属于高寒山区,这些年公路已开通,基本上家家都种着烤烟等经济作物。可说起将来,很多人都没有要结婚的迹象。这七夕节,肯定与他们无关。
是的,浪漫的七夕,美丽的七夕,同时也是凄凉的七夕,郁闷的七夕。这组成了当今节日的主题,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一天的主题。(201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