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成功案例

借贷利率超过36%,是否导致合同无效
作者:刘琬琳 律师  时间:2018年10月19日
20141218日,朱某称,朱某叶某是朋友关系,毛某因需资金周转经叶某介绍向朱某借款20万元(其中有5万元现金,15万元是转账),毛某201483日向朱某出具借条,写明三个月内还款,口头承诺月息2分,同时叶某在借条中签字承担连带保证责任。借款后毛某仅支付利息7000元,此后毛某因涉嫌犯罪被逮捕。朱某因资金紧张多次要求叶某履行担保义务未果,故诉请法院判令叶某代为偿还借款本金20万元并按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四倍计息至实际还清之日止,并承担诉讼费用。
法院判决:应予以支持其诉讼请求
法院认为,201483日,叶某毛某朱某借款20万元自愿担保,此系朱某叶某真实合意的表示,且未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应合法有效。当事人对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连带责任保证承担保证责任。连带责任保证的债权人可以将债务人或者保证人作为被告提起诉讼。鉴于口头约定的利息超过借贷行为发生时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同类贷款基准利率的四倍,超过部分的利率不予保护,且朱某诉讼请求亦明确利息按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四倍计算,该请求符合法律规定,予以支持。
律师说法:保证合同是否有效
那么,本案民间借贷约定的年利率超过36%的,保证合同是否有效?
首先,借款人的借贷行为构成犯罪的,民间借贷合同并不当然无效,应尊重当事人之间的私权自治意思表示,朱某毛某的借贷行为,是双方民间借贷的真实合意的表示,毛某虽存在以民间借贷形式掩盖其“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非法目的,但朱某事先并不知道毛某的非法意图,双方并未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共同故意,故此民间借贷合同并非当然无效。
其次,民间借贷约定的年利率超过36%的部分无效,并不导致整个民间借贷合同无效,故朱某毛某的民间借贷行为并未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其民间借贷合同并不当然无效。朱某毛某约定利息超过年利率36%的民间借贷行为,约束的是其双方的行为,并未致第三人、集体或国家的利益受损,并不符合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情形。综上所述,朱某毛某的民间借贷行为并未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也未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也不符合“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情形,故朱某毛某之间的民间借贷合同是有效的。主合同朱某毛某之间的民间借贷合同”有效,从合同“朱某叶某之间的保证合同”亦有效。
文章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