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律师随笔

专家谈乳品新国标出台过程
作者:朱学田 律师  时间:2011年11月29日
专家谈乳品新国标出台过程:关键性标准最后翻盘
20111128 05:13   来源:人民日报   黄碧梅
 
核心阅读

    “
内部待议稿上显示,巴氏奶标准初稿的起草单位是蒙牛乳业集团,生鲜乳标准由伊利集团起草,酸奶标准则由光明集团起草。

    ——
曾寿瀛,中国奶业协会乳品工业委员会副主任,先后四次参加相关乳品标准制订的讨论会

    “
我至今也没有明白,反复讨论形成的送审稿,其中一些关键性标准,最后为什么会被推翻?

    ——
魏荣禄,西部乳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先后三次参加相关乳品标准制订的讨论会 

    “
我现在没什么可说的了。”“说了有什么用?

    ——
多名曾经参与标准制订讨论会的奶业专家

    
谁在主导中国的食品安全标准制订?

    2010
9月通过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规定,卫生部负责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订工作。卫生部组织成立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负责审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

    
从这个审评委员会的委员名单来看,目前担任副秘书长以上领导职务的14人当中,9人来自卫生部及其下属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人来自农业部及中国农业科学院,还有1人来自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1人来自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一个食品安全标准的出台要经历哪些环节?

    
本报记者采访了参与乳品国家安全标准制订的专家,请他们讲述相关乳品国标的出台过程。 

    
标准起草单位 

    
最终没有公布

    “
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后,重新制订乳品安全国家标准成为共识。200812月,卫生部牵头,会同农业部、国家标准委、工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药监局等部门,以及中国疾控中心、轻工业联合会、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中国奶业协会等单位,成立了协调小组,对乳品安全国家标准进行整合完善。

    
协调小组各部门推荐了近70名专家组成专家组,组长由中国疾病控制中心食品与营养所副所长王竹天担任。

    
王竹天在20104月的《中国食品卫生杂志》上介绍,协调小组负责议定工作中的重大事项,专家组负责提出乳品安全标准,此外还设立了秘书处,负责具体组织协调和日常工作。据介绍,在此期间,近600人次参加了各工作组、起草组以及专家组的研究与讨论。

    2010
2月,第一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召开各分委员会会议,审查乳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经主任会议审议,通过了66项乳品安全国家标准。新的乳品安全国家标准于326日由卫生部批准公布。

    
曾寿瀛,中国奶业协会乳品工业委员会副主任,先后四次参加上述标准的讨论会。根据他的回忆:前几次参会人数都接近百人,相关部委、奶协、知名乳品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都有代表参加。

    
对于参会代表的比例,三次参加讨论的西部乳业协会执行副会长、西南民族大学教授魏荣禄有些看法:“1/3参会代表来自外资企业。

    
至于具体的起草单位和个人,在2010年公布的生乳、灭菌乳等乳品标准及政府公告中,并没有具体介绍。而2005年卫生部和国家标准委发布的巴氏杀菌、灭菌乳卫生标准,前言部分公开了该标准起草单位为南京、天津、南宁等9个地方卫生防疫站,主要起草人为唐世树等9人。

 两项关键标准 

    
最后一刻翻盘

    
回忆起乳品新国标的制订过程,魏荣禄颇有些遗憾:我至今也没有明白,反复讨论形成的送审稿,其中一些关键性标准,最后为什么会被推翻?

    
与魏荣禄同样困惑的,还有和牛奶打交道近60年的曾寿瀛。据曾寿瀛介绍,他上世纪50年代从南京农学院毕业进入南京乳肉管理所工作,后来从南京疾控中心退休。

    1962
年,曾寿瀛开始参与牛奶标准的制订。在以往标准制订中,曾寿瀛曾任卫生部全国乳与乳制品定标组副组长。

    2009
5月,曾寿瀛开始介入乳品新标准制订,内部待议稿上显示,巴氏奶标准初稿的起草单位是蒙牛乳业集团,生鲜乳标准由伊利集团起草,酸奶标准则由光明集团起草。

    
他说,乳品新国标出台始末,我不是所有环节都很了解。我仅仅是参与了中后期的几次会议。前期是企业起草待议稿,最后阶段是如何操作,送审稿关键性标准为何翻盘,我不太清楚。

    
上述专家所说的关键性标准,即后来公众广为关注的菌落总数、蛋白质含量。

    2009年8月19,魏荣禄最后一次参加乳品标准讨论会议,“
会议规模仅十几人,时任卫生部监督局副局长的苏志代表部领导听取意见,王竹天主持会议,曾寿瀛、顾佳升(原上海奶业协会副秘书长)等专家都参加了。这次会议,我没有看到企业的代表。

    
就在这次会议上,在几位奶业专家的力主下,每克生乳菌落不超过50万个、每百克生乳蛋白质不低于2.95克的标准达成一致意见,形成最终送审稿。此后,曾、魏、顾三人就没有再介入乳品订标工作。

    
可是,20103月正式公布的方案,菌落放宽到200万个,蛋白质降低到2.8克。至于送审稿在哪个环节发生改动,为什么改动,魏荣禄和曾寿瀛表示他们不清楚。

    
乳品新国标公布后,遭到媒体和公众炮轰:中国乳品标准创全球最差标准,标准制订被大企业所绑架。

    
采访中,多名曾经参与标准制订讨论会的奶业专家选择不再表态:我现在没什么可说的了。”“说了有什么用?这是他们给记者的答复。

        
有关专家呼吁

        
公开会议纪要

    
关于食品安全标准的争议,乳品绝非唯一。

    
前不久,思念、三全、湾仔码头三大饺子品牌均被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随后,速冻面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发布,允许存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消费者一时蒙了:又一个标准倒退了?

    
卫生部出面解释,标准制订过程中,多次召开研讨会,广泛听取各有关部门、行业协会、企业意见,并在卫生部网站公开征求意见。

    
类似的解释,乳品安全国家标准也有。该标准曾先后召开工作会议20余次,草案公开征求意见60天,同时向世贸组织通报。其间,共收到国内外反馈意见2000余条。

    
但是,权威部门的解释,似乎难以从根本上消除一些专家和公众的疑惑。

    
对最后为何推翻生乳菌落50万个、蛋白质2.95克的标准,魏荣禄曾经托人打听。据说是各部委协调的结果,怎么协调我们也不知道。他说。

    
一位参与乳品新国标讨论会、不愿公开姓名的专家表示,卫生部当时有会议纪要,包括谁参加了会议,会上谁提出什么意见,如何辩论,整个过程一目了然。

    “
如果组织方愿意公开这些资料,展示终审稿某些结论被推翻的理由,只要能让大家信服,质疑的声音就没这么大。上述专家说。

    “
过程更加民主、透明,是解除公众疑虑的一个重要途径。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会长应松年说。

    
他同时指出,公开透明也不是万能的,公众情绪并非完全理性。如果在讨论过程中,有专家提出某指标有害,但是经过大量的论证、调研证明其实是无妨的,最后标准采用了相对科学的意见。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整个过程都透明了,公众有可能还是会有所质疑:为什么不采用那个专家的意见,为什么不采取更严格的标准?

    
应松年强调,本行业的专家是懂行的,整个订标过程至少应该对专家全透明。他们信服了,就不会产生反对的意见领袖,这样新标准执行将更加顺利。如果决策和专家的意见有大分歧,应该重新召开论证会,避免暗箱操作之嫌。

(责任编辑:郑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