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论文
试述电气火灾痕迹物证技术鉴定程序
作者:孙新 律师 时间:2010年07月10日
试述电气火灾痕迹物证技术鉴定程序 关键词:鉴定,火灾,技术,程序,物证,痕迹,电气,调查,消防,
【关键词】电气火灾,物证,金相分析,火灾调查
【论文摘要】总结和归纳了电气火灾痕迹物证技术鉴定程序,着重论述了在技术鉴定工作中应该特别注意的问题。
1 前 言
近年来, 国内部分省市相继建立了各种形式的火灾痕迹物证技术鉴定二级站, 有的已经开展工作, 如北京、新疆、湖南、广西、济南和大连等; 有的正在筹备, 如沈阳、四川等。总之, 很多地方都有意开展这项工作, 我们在工作中也经常帮助和指导全国各地消防同行建站咨询和日常业务咨询, 根据实际需要, 本文总结和归纳了电气火灾痕迹物证技术鉴定程序, 希望更多的火调同行了解和掌握有关电气火灾痕迹物证技术鉴定的要求、范围和具体鉴定程序, 有利于科学高效地开展技术鉴定和火灾原因调查认定工作。
2 电气火灾痕迹物证技术鉴定程序
本鉴定程序(见图1) 参照火灾现场勘查程序即“4431”程序[1]编写而成, 并非生搬硬套, 却有其相似之处, 同时也是为了便于记忆, 把多项技术鉴定手段和方法有意称谓44’31 程序。
2. 1 四项准备中应注意的问题
(1) 首先应该明确的是在现有消防法规定条件下,火灾事故调查由公安消防机构负责实施。即其他人或单位无权进行火灾事故调查, 因此, 技术鉴定的送检单图1 电气火灾痕迹物证技术鉴定程序(简称44’31 程序)位规定必须是公安消防、检察院和法院, 由上述单位出具申请单或介绍信, 方可受理。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许几年后, 火灾事故调查不仅仅由公安消防机构负责实施, 就像国外体制一样, 保险公司或专门火灾调查机构也可以参与其中, 那么技术鉴定中心将可能成为中介机构, 同时具备鉴定资格和能力的不再是唯一。
(2) 技术鉴定中的四项接待准备工作十分必要, 特别是只有认真听取和询问火场勘查情况, 才能对送检样品的来源和具体环境条件加以研判, 同时也要求送检单位提供必要的火灾现场调查情况的技术资料, 包括起火部位和起火点的现场痕迹物证照片、现场物品放置平面图和立体图、有关电气线路和电气设备图等等, 会对技术鉴定起到很好的参考作用, 同时还能够有针对性地根据鉴定结果结合实际火灾情况给予确定性的或方向性的指导意见。
(3) 在现场勘查和技术鉴定中重点检查和提取的痕迹物证, 一是要在起火点处提取才有价值; 二是核实物证的原始位置, 防止移位; 三是提取的物证要完整,有利于综合分析火因; 四是特别提取带有熔痕的物证,如: 铜铝导线、镇流器、小型变压器、各种接插件、其他金属导体、熔断器、灯泡玻壳、电子器件等。
2. 2 多项技术鉴定方法和手段
电气火灾痕迹物证技术鉴定主要采用的是物理检测手段, 目前检测的对象以各种金属材料为主, 其他部分金属材料为辅。
(1)宏观分析主要采用肉眼或体式显微镜(小倍数) , 对火场中残留的金属熔化痕迹等, 通过观察, 依据其外观形状特征, 初步鉴别出其熔化性质, 然后再进行金相分析或其他方法分析, 是一种主要用于筛选样品的方法, 起到辅助鉴定的作用。
(2) 金相分析是研究金属结构的一门科学, 在材料、冶金、机械制造等领域已广泛应用的技术手段。主要用于鉴别铜铝材质导线的火前电热作用熔痕、火烧后电热作用熔痕、火烧熔痕和其他形式的断痕性质等,还可以对其他金属材质的断痕鉴别是否为电热作用形成或其他原因形成, 也可以分析推断金属材料在火场中的受热程度等等。
目前, 金相分析是电气火灾痕迹物证技术鉴定最常用的技术手段, 也是在国内二级站建设中着力推介的, 使用灵活、有效、实用, 但实际应用起来应注意与实际火灾现场情况结合, 有时还要考虑宏观分析和其他分析手段的结合, 现有技术鉴定结论是一个综合分析的结果, 既要考虑宏观特征, 也要分析微观特征。对于要完成好样品的金相分析, 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先期工作, 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①制备样品。用于电气火灾痕迹物证技术鉴定中的金相分析。样品制备技术非常重要, 是整个技术鉴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方面是因为它的惟一性, 一旦破坏或丢失就不可能重现; 另一方面是因为它的重要性, 样品制备不到位, 可能应该有的细节特征不能充分显现,将直接影响鉴定结论。样品制备技术包括镶嵌、预磨、抛光和腐蚀等四个步骤, 要想真正制备好样品, 需要较长时间的实践和经验积累, 有关具体的样品制备技术要点在今后的论文中专门加以论述。
②观察分析。能够胜任这项工作, 不仅需要较强的金属材料分析专业的理论知识, 而且还要掌握一定的火灾现场勘查知识和经验, 这样才可能较为灵活地运用专业知识来分析判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情况和特征, 才可能较为合理地解释有关问题。
③显微照相。以前主要采用胶片照相, 需要冲洗底片, 需要一套暗室设备。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如今数码技术已相当普及, 完全可以采用数码照相技术, 无论是宏观照相还是显微照相, 照片可以根据需要采用照片纸打印出来, 方便灵活, 效率提高。但是要注意原始数据存储和档案保管问题。
④冲洗底片。如果未采用数码照相技术, 那么还需要在暗室中进行放大、显影、定影、上光、剪切等工序。
(3) 扫描电镜分析实际上是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火灾现场中残留物的痕迹进行观察和分析, 根据其微观形貌特征,鉴别火场中残留物的熔化性质和形成原因。它的最大特点是能够对极微小的样品进行形态观察, 放大倍数连续可调, 可高达数十万倍, 而且不破坏检材, 直接对样品的微观形貌进行观察分析, 对解决不便制取金相样品的微小痕迹、喷溅痕迹、断口痕迹等的检验具有较大的作用。如样品放大倍数要求不高, 可以用视频显微镜来替代扫描电镜, 二者特点相似, 只不过它采用的是光学信号, 景深也相对较小, 但应用起来方便实用, 也是技术鉴定工作中常用的仪器设备。
(4) 能谱分析是利用X 射线能谱仪对材料进行元素成分分析的一种方法, 也可以用俄歇谱仪, 但后者价值相对昂贵。能谱分析不能单独使用, 需要与扫描电子显微镜配套进行, 能谱仪探头安装在扫描电镜的镜筒上, 先将样品在扫描电镜下成像, 然后选择特定区域,再进行定性和定量成分分析, 结合其他分析方法和火灾现场的实际情况, 可以为技术鉴定和火因认定提供重要的支持作用。
(5) 剩磁检测是在无短路熔痕的情况下, 利用特斯拉计(剩磁仪) , 对选定的铁磁材料进行剩磁检测, 依据其剩磁量的大小、规律等判断线路及设备等是否发生过短路以及是否有雷电流经过, 应用中应注意结合现场实际, 经过综合分析, 最后确定是否由线路短路或雷电引起。
(6) 电气火灾模拟试验是在专用的电气火灾模拟试验装置内进行火因再现性的试验[ 2 ]。需满足起火部位的环境气象条件, 电流电压和电气设备、电气线路以及可燃物的条件。以试验结果作为确定能否起火的依据, 可为最终认定火灾原因起到重要的技术支持。考虑到火灾的复杂性, 应慎重起见, 更要全面综合分析。
(7) 其他检测手段包括材料的一些力学性能检测和物理性能检测, 以及X 射线衍射分析等等, 是可以根据需要加以应用、研究和开发的技术手段。
2. 3 三项整理材料工作中注意事项
(1) 在技术鉴定过程中, 需要拍摄较多的外观、金相、扫描电镜照片, 这些照片并不需要全部用于技术鉴定报告中, 而是有选择地使用, 一个原则就是真实地体现有价值的证据, 真正能说明问题的部分。筹划和制作照(图) 片的过程, 实际上是形成技术鉴定原始记录的过程, 在脑海中先有了整体规划, 然后有目的地筛选,以备撰写原始记录和技术鉴定报告时使用。
( 2) 在撰写原始记录时, 可以采用手写或电脑打字, 但要能够比较详细记录下技术鉴定过程中的重要事情, 特别是应该注意的事项, 以便在日后需要查看的时候, 能够比较清晰地反映当时的一些细节问题, 原始记录中的内容一般比技术鉴定报告的内容详细些、全面些。可能每一起案件的原始记录在内容格式上或多或少会有所不同, 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3) 每一份出具的技术鉴定报告都应是慎重的, 负法律责任的, 经得起考验的, 当然首先要符合法律程序, 应经历一系列的审批程序, 不仅要有鉴定人签字,还要有审核人和批准人签字方能有效, 而且需要单位上级有关领导审阅批准, 方能发出每一份报告。
(4) 特别要提到的是技术鉴定过程中的讨论事宜,因为火灾的发生是比较复杂的问题, 火灾残留物的技术鉴定也并非像一些技术检测那样, 从仪器设备中读出一些数据, 比较容易得出结论。技术鉴定过程既要考虑外在特征的变化, 又要分析组织结构的变化, 每一个从事技术鉴定人员都会有自己的看法和分析问题的角度, 因此遇到一些疑难问题应提倡讨论, 各抒己见, 以科学认真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 查阅有关技术资料和书籍, 必要时也可以请教其他部门和行业的专家, 尽可能地得到有益的启迪和帮助。
2. 4 出具技术鉴定报告
技术鉴定报告结论包括文字部分和相应的照(图)片两个部分。根据每一起火灾的实际情况, 在认为需要做技术鉴定的时候, 可以申请技术鉴定机构给予帮助。并非所有火灾都需要来做技术鉴定, 同时技术鉴定也是有一定范围和能力限制的, 加之火灾的复杂性和破坏性, 不一定每一起火灾都能给予理想的技术支持, 更不能说火灾原因就无法确定了, 可以根据火灾现场客观存在的痕迹物证,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来加以最终认定。
3 结 语
本文首次提出了电气火灾痕迹物证技术鉴定程序, 起到一种抛砖引玉的作用, 希望国内消防界的同行能够提出宝贵意见, 互相学习和探讨, 不断规范技术鉴定程序, 完善和提高技术鉴定手段, 科学高效地完成火灾原因调查认定工作。
参考文献:
[ 1 ] 公安部消防局. 火灾事故调查(培训教材) [M ]. 长春: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 2 ] 王希庆等. 电气火灾现场勘查和鉴定技术指南[M ]. 沈阳: 辽宁大学出版社, 1996.
作者简介: 刘振刚(1967- ) , 男, 辽宁鞍山人, 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火灾原因技术鉴定中心, 副研究员,工学硕士, 主要从事电气火灾痕迹物证鉴定技术和火灾现场勘查技术的研究,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南路110号, 300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