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论文
一位“背户”者的遭遇
作者:孙新 律师 时间:2013年09月04日
一位“背户”者的遭遇
机动车限购后,聪明人很快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商机,用自己的北京身份证代外地人买车,并收取一定的使用费,行内人把这种行为称为“背户”。
一位“背户”者的遭遇
稿件来源:徐远震
本报记者 徐远震
今年58岁的刘一民(化名),因为长着一张圆圆的脸而被朋友们称为“胖刘”。胖刘身上有着北京老胡同人的影子,特别能侃,嗓门儿也大,办事干脆利落,喜欢谈谈政治,说说政策。最近胖刘却突然变得沉默了,常常把自己关在家里一个劲儿抽烟。他的一个朋友说,胖刘摊上大事儿了!在采访之前,这位朋友悄悄告诉我们:“一会儿见了胖刘,你们照顾下他的情绪。”
上午9点45分,我们来到胖刘位于亦庄的家。招呼我们坐下后他叫老伴沏茶,之后便低头抽烟。抽了几口,他把烟头摁在一个陶瓷茶杯里,清了清嗓子说:“我已经向交管部门申请过了,把我和家人名下的车牌全部注销。”
从来没摸过方向盘的胖刘现在名下有30多辆车,2005年以前曾有70多辆。那时候没有北京户口的人不能在北京买车,大量有用车需求的外地来京人员都找北京的亲戚朋友帮忙,以他们的名义买车。后来,有人发现这是一个巨大的商机,于是有些北京人便用自己的身份证代外地人买车,收取一定的“身份证使用费”,行内人把这种行为称为“背户”。胖刘就是“背户”大军中的一员。
“一开始是不愿意干这活儿的,后来有段时间我上班的单位不景气,工资发不下来,看别人下海都发财了,自己也坐不住了,就干上了这个。”胖刘把“背户”称为下海,因为身边的不少人都靠做这行发了点小财。
2003年3月,胖刘做成了第一笔生意,替一个四川籍的商人买了一辆桑塔纳2000,事成后对方给了他3000元的好处费,并同他签订了车牌终身无偿使用的协议。这笔钱在那个时候相当于他4个多月的工资。初尝甜头的胖刘胆子大了起来,在接下来的两年内,他先后用自己、老伴、儿子等人的身份证“背”了70多辆车,这些车给胖刘带来了不菲的经济收入。
2005年3月之后,北京市放开了对外地人买车的限制,这对像胖刘这样靠“背户”为生的人来说是一个打击。“2005年之后,基本没生意了。”胖刘说。大部分车主为了日后方便,把原来由北京人“背户”的车过户到了自己的名下。
截至2010年年底北京市实施“限购”政策开始,胖刘和家人还“背”着32辆车。出于种种原因,这些车的车主当年没有找胖刘过户,到了“限购”的时候,这些车牌的身价扶摇直上。“2011年6月,有个在北京做生意的山西人找到我,要花8万元买一个车牌,我就让儿子去摇号,摇了两个月,中了,就把车牌给那个山西人用了。”胖刘叹口气,“本想着赚了一笔,没想到却栽了。”
今年8月13日,山西人王某开车外出自驾游,在西南一个小县城发生了交通事故,撞坏了一辆价值400多万元的豪车并伤及3名路人。为了逃避责任,王某弃车逃逸,当地交通部门根据车牌号查到了车辆所有人是胖刘的儿子刘辉(化名)。豪车的主人及受伤路人一纸诉状把刘辉告上了法庭,索赔车辆维修费、折旧费及伤员医药费、误工费等共计200余万元。
北京市金台律师事务所律师田军说,因为当时的法律法规并没有规定一个公民只能购买一辆机动车,所以司法机关很难对“背户”的行为进行认定。从以往发生的案件来看,一旦“背户”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实际车主逃逸,吃亏的往往是“背户”者。因此,胖刘的儿子刘辉理所当然地就成了被告。鉴于此,田律师呼吁“背户”者,应该理性对待这种“发财机会”。
胖刘说,他刚在报纸上看到一个叫王秀霞的“背户”者名下有上千套车牌,现在已主动申请销户了,自己也仿效她的做法,向交管部门提出注销他和家人名下所有车牌的申请。这些车牌的使用者大都和胖刘签订了终身使用协议,胖刘担心,如果车牌被注销,他们一定会回来找他讨说法。“据说那个王秀霞现在吓得不敢露面了,有几百人在找她。”胖刘忧心忡忡。但胖刘的老伴很坚决:“必须注销,哪怕把钱全部退给他们,不能再坑儿子了!”
儿子刘辉上周刚结婚,现在正在外地度蜜月,他还不知道自己成了被告。胖刘的老伴说:“昨晚梦到儿子了,在拘留所里蹲着,看到他我就一个劲儿地哭,哭着哭着就醒了,醒了还是哭。”说到这,她的眼圈又红了……
//sjb.auto000.com/shtml/xdsjb/20130829/6466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