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论文
以本案例浅析聚众斗殴和寻衅滋事罪
作者:孙新 律师 时间:2014年08月27日
2012年12月,许某与陈某发生口角继而互相厮打,吃了亏的许某便约程某于单位后门找回场子。随后许某联系其哥哥许大,许大纠集王某等4人开车到学校后门,见到陈某与其同学等3人手拿木棒等在门口。许大等人便上前殴打,陈某3人见状立即扔掉木棒逃跑。后许大等人相继将陈某、刘某抓上车,开车到偏僻地方对二人进行殴打,并责令二人脱掉衣服下跪。本案中的徐某等人的行为是聚众斗殴呢还是寻衅滋事罪呢? 首先,从目的和动机方面看,聚众斗殴多出于逞强争霸、报复泄愤等动机,是为了报复他人、争霸一方或者其他不正当目的而实施;寻衅滋事则是出于开心取乐、寻求精神刺激、发泄低级情趣,肆意挑衅,随意殴打、骚扰他人或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寻衅滋事罪的殴打行为带有很大随意性,多表现为临时起意、一时性起,全凭个人好恶。
其次,从犯罪对象是否明确来看,聚众斗殴罪的殴打或殴斗对象明确,其报复打击对象是特定明确的人,多表现为成帮结伙的殴打,且犯罪对象一般亦并非只是被动挨打;寻衅滋事罪则没有明确和固定的侵害对象,侵犯对象往往是可以“置换”的,具备不特定性。
最后,从犯罪的形式方面来看,单方的聚众斗殴仅限于“聚众”形式,殴斗或殴打他人之前必须有纠集多人聚众的准备过程;而多人寻衅滋事则不同,一般没有为寻衅或滋事而去纠集或聚集多人的情形,仅是因闲逛、饮酒、娱乐而集合在一起。在玩耍过程中为寻求精神刺激而滋事,往往是临时起意,以显示威风、发泄不满情绪而肆意为之。
本案中,虽然陈某等人并未进行互殴,但互殴行为只是斗殴的一种表现形式。单方进行殴打,而对方没有予以同样目的回应或没有实施殴打行为,并不影响一方存在斗殴的客观事实。且刑法并未将聚众斗殴的客观表现限定为聚众互相进行殴斗行为,因此,从罪行法定原则出发,不应将单方有聚众斗殴故意的情形排除在聚众斗殴罪之外。故许大等人的行为应构成聚众斗殴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