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律师随笔

计划生育罚款和人民大会堂收门票
作者:孙新 律师  时间:2009年02月20日
??计划生育的目的主要是控制人口,但是要让几千年来养成了多子多孙传统的中国人摆脱生孩子的“冲动”,难度确实太大。况且圣人也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只生一个虽然并不是无后,但按照一般人的推理,只有一个子女,不仅不大可能星火燎原,更可能的是面临如针线吊葫芦般的危险,显然不符合孝的宗旨。
??所以,要在中国实行计划生育,除了采取财产、人身的强制措施外,更主要的是从观念上来推动。于是有优生优育的提倡,古人也说过,子不教,父之过,既然把孩子生下来,就要尽可能提供最好的教育和其他成长条件。对大多数老百姓来说,多生,跟优育确实是矛盾的。如果接受了优生优育的观念,自然会有少生的实际行动。同样的,提高人口素质,少生光荣,少生致富等等口号,都是试图改变老百姓的传统思维。
??在计划生育之初,社会的贫富差距不大,通过超生罚款措施的配合,确实很容易使人们认可优生优育,少生致富的观念:多生的人被罚得倾家荡产,或者不得不流落他乡做超生游击队,而少生的人却可以得到奖励以及各种福利,自然比多生的富裕。但时至今日,当人们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逐渐两极分化,我们回过头来发现,是否致富,跟多生少生并没有必然的联系,那些计划生育演化出来的口号变得毫无意义。虽然罚款措施仍在,但是已从“生孩子—>罚款—>贫困”,“生孩子—>罚款”进一步演化成“罚钱—>生孩子”,从“少生孩子—>致富”演变为“致富——>生孩子”,罚款的意义变成了生孩子的门槛,而生孩子也最终演变成富人的特权。
??如同进公园的门票,使“公园”变成了有钱人或至少是付得起门票的人的“私园”,所谓公共园地不复存在,而成了“穷人与狗不得入内”的贫富分界线。计划生育的罚款一旦变成生孩子的“门票”,就已经丧失了它原有的政策基础。此时的罚款,除了进一步加剧贫富差距之外,已无益于促使人们认可计划生育的观念,甚至相反,变成了有钱人显示财富的象征。
??与此类似的是人民大会堂收门票。当然,不是向前来参加一年一度人大政协会议的代表们收门票,也不是向来此进行国务活动的领导人们收门票,是向那些对大会堂怀有敬仰的普通参观者们收门票。于是这个门票一下子划分出三种人,有权者,有钱者和贫穷无权者(或者叫无产阶级?)。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大国(或曾听过这样的称号)最高权力机构的议事场所,人民大会堂应该不会依靠收取参观者的门票来筹资维护,那么,这个门票究竟有何意义呢?作为参观者表达敬仰的媒介?那么在这媒介之后的敬仰是不是又太过低廉?
??同样与人民大会堂一路之隔的毛主席纪念堂,虽然不收门票,但取而代之的是2元一束的塑料鲜花。虽然是自愿购买,但对于那些对毛主席无比崇敬的人们来说,又有什么分别?只是我不知道那些购买了非一次性的鲜花的“富人”,和那些经过复杂痛苦内心挣扎而终于买了一支或最终没有购买的穷人们,当他们投过那紧张的一瞥而走出甬道之后,内心的敬仰是否有了不一样的变化。
??罚款,是违法者被动接受的成本,门票,是独占利益者主动付出的代价,两者本来泾渭分明,但是,一旦施诸到计划生育和人民大会堂这类不应该区分财富而应当人人平等的地方,却变得那么相似,在手握一张张罚单和门票的人群对面,是另一群渴望而无奈的旁观者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