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成功案例

偷换商家二维码收款,是盗窃还是诈骗?有答案了
作者:王实践 律师  时间:2018年01月17日
案情简介
某便利店抓获一小偷,但他没有偷任何东西,而是把店里的二维码偷偷换成自己的,一个月后结款时才发现他通过该家店默默收款数万元。为此,本案行为人是构成了盗窃罪还是诈骗罪,学术界和实务界都争论不休。



随着移动支付的兴起,出现了新的犯罪模式,关于本案的争议焦点就在于偷换店家二维码行为属于盗窃还是诈骗?
     一种意见认为,应定性为诈骗罪。消费者基于行为人的偷换二维码的欺诈行为,使被骗人即消费者产生了错误的认识(以为是便利店的二维码),并处分了财务,使行为人取得财产,被骗人遭受了财产损失,属于诈骗罪。
还有种意见认为,应定性为盗窃罪。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秘密窃取方式,偷换二维码,非法转移他人财物,其行为构成盗窃。



福建省石狮市法院给出了自己的判断:以盗窃罪定罪处罚
 
主要理由:
首先,被告人邹XX采用秘密手段,掉换(覆盖)商家的微信收款二维码,从而获取顾客支付给商家的款项,符合盗窃罪的客观构成要件。秘密掉换二维码是其获取财物的关键。
 
其次,商家向顾客交付货物后,商家的财产权利已然处于确定、可控状态,顾客必须立即支付对等价款。微信收款二维码可看作是商家的收银箱,顾客扫描商家的二维码即是向商家的收银箱付款。被告人秘密掉换(覆盖)二维码即是秘密用自己的收银箱换掉商家的收银箱,使得顾客交付的款项落入自己的收银箱,从而占为己有。
 
第三,被告人并没有对商家或顾客实施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行为,不能认定商家或顾客主观上受骗。所谓诈骗,即有人使诈、有人受骗。本案被告人与商家或顾客没有任何联络,包括当面及隔空(网络电信)接触,除了掉换二维码外,被告人对商家及顾客的付款没有任何明示或暗示。商家让顾客扫描支付,正是被告人采用秘密手段的结果,使得商家没有发现二维码已被掉包,而非主观上自愿向被告人或被告人的二维码交付财物。顾客基于商家的指令,当面向商家提供的二维码转账付款,其结果由商家承担,不存在顾客受被告人欺骗的情形。顾客不是受骗者,也不是受害者,商家是受害者,但不是受骗者。综上,被告人邹XX的行为不符合诈骗罪的客观构成要件,其以秘密手段掉换商家二维码获取财物的行为,符合盗窃罪的客观构成要件。
 
  声明:图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交流参考之用!如侵犯您的权益,请友好告知,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