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论文
盗窃罪侵犯的客观要件?
作者:刘哲律师 时间:2017年02月28日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具有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所谓窃取,是指行为人违反被害人的意志,将他人占有的财物转移为自己或第三者(包括单位)占有。需要注意一下几个问题:⑴窃取行为虽然通常具有秘密性,其原意也是秘密窃取,但盗窃不能限定在秘密窃取上,否则会造成处罚的不公正。中国的《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为“盗窃公私财物”,并没有说是“秘密”,可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998.3.17)却将“盗窃”解释为“秘密窃取”,于是中国刑法通说就认为盗窃需要秘密窃取,即行为人自认为被害人没有发觉而取得为秘密窃取。注意一、行为人的“自认为”是属于主观内容,不属于客观要件;二、完全有可能有行为人非常大胆地到案发地“光明正大”地拿东西,但是没有任何人出来阻止的情况,按照通说很难定罪;三、仅凭行为人“自认为”秘密或公开决定犯罪性质,也难以定罪。四、在现实生活中“公然”盗窃的事件非常多。所以,窃取不需要“秘密”进行。⑵窃取行为是排除他人对财物的支配,建立新的支配关系的过程,如果只是单纯地排除他人对财物的支配,则不是盗窃。窃取的手段与方法没有限制,即使用了欺骗方法,但是没有到达让被害人基于认识错误处分财产的程度,也是盗窃。⑶窃取是一种通过平和方式将他人占有的财物转移第三人占有的过程,如果手段中含有暴力成分,就不能定盗窃。⑷要成立盗窃,需要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需要根据各地的经济不同而定。多次盗窃根据司法解释:“对于一年内入户盗窃或者在公共场所扒窃三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多次盗窃’,以盗窃罪定罪处罚”。但是这太绝对化,需要综合多方面得因素认定“多次盗窃”。
《来源网络转载》
在线咨询

Email:1325690313@qq.com QQ:1325690313
执业机构:辽宁名崛律师事务所
执业证号:12107201011658397
地址:辽宁省锦州市古塔区延安路三段5-98号
积分:454067奖章:2点击量:955039
我的精彩回复
- 代理商和厂家不再合作了,在厂家的预存款和保证金可以退回吗?
- 相亲后男女双方人生观爱情不同男方可以要求退返财礼吗大概两万多
- 您好,我想咨询下邻居将入户门改成外开门,是否合法,已经严重影响到我了
- 我朋友我没有18岁我们一起的肯德基去上班 他说没有18不可以
- 非国家公务人员贪钱了构成违法吗
- 北京市用人单位现在对劳动仲裁2年前的员工工资发放清单负举证责任吗?
- 关于社保单位扣缴的事。比如我1月工资够转正资格,但2月发1月工资,扣了社保,社保入账是2月的
- 网上买的电器出现质量问题,退回去换货。货物已经换回来了,我也送人了
- 如果男方偿还了15万债务后,能否再起诉女方,要求将夫妻共有住房过户到男方名下
- 买精装房时,开发商不允许交房前客户对装修方案进行局部修改,是否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