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律师随笔

选择合适律师的几点建议
作者:王景林 律师  时间:2015年07月13日
选择合适律师的几点建议
当事人遇到法律问题时,特别是家人已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时,出于焦虑,一般都会“病急乱投医”。苦于自己没有认识的律师,又没有亲戚朋友可以帮忙介绍律师,当事人总担心律师乘人之危且不靠谱,最终钱花出去很多,事情却没有办好。还有就是,你想了解案件的真实情况,有些律师出于利益考虑,与当事人打太极,遮遮掩掩,这让当事人气恼不已,不知如何是好?鉴于当事人此时矛盾又复杂的心情,笔者从律师的角度,给出几点建议,供当事人参考。
一、不要盲目咨询很多律师
现在打开电脑、手机,容易看到许多律师的宣传资料。为了拓展自己的业务,许多律师都在作宣传,有时还会刻意包装自己,作出一些华而不实的宣传。对于没有经验的当事人来说,每位律师看上去都很牛,一下子面对那么多律师,当事人觉得无从下手。
有些当事人过于焦虑,把那些自认为还不错的律师都找出来,然后,一个个地打电话,反正电话咨询是免费的,他想得到更多律师对案情的分析,他想听到对自己有利的结果。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你手中有一只表的时候,你能知道时间,当你手中有三只表的时候,你就不知道时间了。咨询律师时,有时也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如果当事人的案情比较特殊,鉴于法律规定的不同,另外就是每个人对法律条文的理解不同,很容易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甚至相反亦有可能。这时候当事人就非常困惑了,该以谁的意见为准?是不是律师都在欺骗自己。这种情况不必大惊小怪,它不仅会在律师这里发生,就是将来起诉到法院,不同的法院或法官,也可能作出不同的判决。在这种情况下,当事人更需要委托律师来处理,因为有争议,那就有可能出现不同的判决结果,只有通过专业人士的介入,才有可能争取到己方有利的结果。当然,这种情况一般比较少见,大多数情况下,案件结果都是比较清晰,律师解答基本上应该是大同小异。
我们建议,当事人咨询律师,一般不超过三人,同买东西一样,货比三家。当事人可以评审律师提供的意见及报价,结合自己的目的和心理价位,从中挑选一个自己满意的,办理委托即可。还是同买东西一样,想要买到最好的商品,又要是最低的价格,实践中一般是不可能的,你说好,有比你更好的,你说低,有比你更低的。
二、不要盲目寻求大律师或资深律师
就像看病一样,如果只是一般的伤风感冒,不必寻找权威专家医生,估计普通医生都能开药治疗。寻找律师也是一样,一般简单的民事、刑事案件,不必非要找寻大律师或资深律师,这些都是基本的案件,估计每个律师都会做。
当事人寻求大律师或资深律师的心情可以理解,一般来说,大律师或资深律师可能都比较有实战经验,这让当事人更加放心,得到有利结果的可能性更大。其实,律师业界一般不认同什么大律师、资深律师的封号,很多都是律师本人根据自身宣传需要自己加封的,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如果案情比较复杂,且存在争议较大,寻找大律师或资深律师,也就是那些执业年限较长,较有经验的律师,可能也是有必要的,这样他们可能会综合考虑,为当事人争取最大的合法权益。但聘请这些律师,收费肯定不低,当事人应当量力而为。
即使聘请所谓的大律师或资深律师,他们可能也是将案子直接交给律师助理或实习生在做,有时候也会交与别人去做。当事人不必惊怪,你想想,他既然是大律师或资深律师,手中案件应该很多,不可能每个案子都亲力亲为。业界很多律师,他们组建律师团队,为首的律师只是专门负责接案,再由团队打理,自己几乎不做案子。
三、如何确定律师合理收费
如果担心律师漫天要价,收费过高,可以在网上查阅上海市物价局、司法局2009年关于发布《上海市律师服务收费政府指导价标准》的通知,该标准虽是政府指导价格,上海律师行业一般都会自觉遵守。
如果上述标准远远高出当事人的心理价位和实际承受能力,可以货比三家,找到合理价位的律师。对于有一定从业经验的律师,或者是所谓的大律师或资深律师,他们的收费一般会高于甚至远远高于这个标准。如果当事人想在上述标准收费以下找到大律师或资深律师,除非有亲戚朋友或其他关系,一般不大可能。律师服务也是一种商品,如果求者较多,该律师收费一般就会提高,至少不愿低于上述标准,大律师或资深律师一般都是如此。对于那些执业年限不长,或者最近手中案件不多愿意适当降价接案,一般可能会低于上述标准。如果出现市场竞争,有些律师可以接受远远低于上述标准的价格。
有的当事人认为律师心黑,收费太高。其实当事人不能以社会普通职业的工资标准来衡量律师收费,如果按照具有特定技术含量的服务来考虑,这样可能就会理解和接受。业界有传律师费收到百万、千万,甚至上亿的都有,当事人不禁要问,如此高的收费,值得吗?相同问题,应该不光是律师界,其他行业可能也会如此,没有人可以解释是否合理。
三、不要担心律师不能尽职尽责。
实践中,很多当事人担心律师不能按照自己的要求完成委托事项,更有甚者,律师在诉讼过程中有可能被对方收买,损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对于上述现象是否存在,我不敢全部否定,现实中可能会有这种情况存在。但我想说的是,一般情况下,这种事情不会发生。既然接受了当事人的委托,就会忠于当事人,这是律师最起码的职业道德。如果最终结果得到当事人的满意,会增加其自身的工作价值,也向当事人做了宣传推广。律师比较看重人脉,也非常重视口碑,一般不可能不顾自己的信誉,作出有损委托人权益的行为。
如果现实中确实遇到了不负责任的律师,当事人依法可以随时解除委托,也可以向其所在律师事务所、律师协会、司法局投诉。如果有证据证明当事人因此遭受了损害,可以要求承担赔偿责任。如果有违法行为存在,律师最终有可能会被吊销律师执业证,且以后无法再以律师执业。
四、不要指望他能疏通关系
实践中,很多当事人非常急切地追问律师,公安局、检察院或法院是否有认识的人,能否找到关系?很多人平时都希望大家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但轮到自己时,就不想再守规则,即使成为规则的破坏者也无所谓。对于这类问题,大多数律师都非常讨厌,因为当事人不是冲着他的专业能力而来,而是看他有没有关系。但极少一部分律师并不介意,因为他们有时就是通过一定关系在接案做案。
究竟“关系”作用多大,是否一定要委托有“关系”的律师,当事人自己决定。如果你认为“关系”比较重要,并且案件本身可能会有猫腻,你可以委托有点“关系”的律师,但实际成本可能会明显增大,且最终不一定就能得到理想结果。对于那些经济实力一般的当事人,建议还是依法办事较好。如果有法律依据且证据确凿,律师一般能为当事人争取到有利结果。目前反腐倡廉的大环境下,公检法部门的工作人员一般不敢轻易再作违纪违法事情,因为搞不好,连自己饭碗都保不住,谁也没有那么傻。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有的律师即使有一定关系,也不会主动说出,但他事后会巧妙利用关系,当然也是在法律允许的框架内,有效处理相关事务。
如果律师开口就同你说,哪里哪里他有同学或朋友,从我们律师的角度来讲,他应该不是一个好律师,他只是想借此向当事人炫耀自己。如果一个律师太多地关注关系,而不是利用精深的法律专业知识去解决问题,即使问题解决了,将来可能也会有隐患。
五、不要奢望律师作出承诺
很多当事人都想听到律师非常肯定或明确的答案,有些律师喜欢在当事人面前拍胸脯打包票,但如果结果不理想时,他又会推说,是当事人当时没把情况说清楚,又是当事人提供的证据不足,所以才导致这样的结局。律师行业明确规定,律师不可以向当事人承诺或打包票。即使是结果非常明显的案子,一些作风严谨的律师也不会说得绝对,他最多可能会说,把握还是蛮大的,或是基本上差不多。
还有,如果结果明显不利,有的律师可能会基于接案需要,不会对当事人说出实情。如果说出实情,当事人一般可能就会放弃委托。律师这时候一般会说去努力争取,应该还是有可能的。当事人听到这样的话,应该就能知道结果可能不会太理想,如果自己不服输且有经济条件,可以聘请律师试试。如果觉得没有必要争取,可以考虑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