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后,大多数农村人头削尖了想往城里钻,进到城市,就意味着吃上国家“计划粮”了,可以享受到国家的政策倾斜,那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在城市年老退休后,还可以按月领取退休金,衣食无忧。城市给了许多农村人无限的遐想。正是因为城市的“高贵”,无数人通过求学、当兵、婚嫁等方式不断地涌入城市,再后来,有的地方明码标价出售非农业户口。
我国经济若干年的高速增长后,曾经满是泥泞的乡村小路,变成了宽阔的柏油马路,很多农村地区早已使用上了自来水。“电灯电话,楼上楼下”,这已经是农村普遍的景象,再加上网络、即时通讯、交通工具的迅速发展,某些地方的农村与城镇几乎已经没有差别。很多人开始注重自己的生活质量,他们重新认识了农村,“农民户口升值”有其必然性。不少人应该知道,原来是农村户口,想要迁出去非常容易,如果想再迁回农村老家去,就没有那么容易了。于是,很多人虽然在城市购房,也在城市工作和生活,完全符合城市当地的落户条件,但他们就是不愿迁户口,让户口还留在农村老家。
有人最近对某地农村户口和非农户口进行了详细比较,与户口有关联的12项权益中,就业、养老保险、教育、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公共文化服务等5项城市和农村基本上无政策差别;土地权益、粮食直补、退耕还林、农村五保、扶贫等5项是农村户口独有;低保城市补助标准比农村每月高40元,公租房、廉租房为城市户口独有的。由此可以看出,农村户口与城市户口差别不大,从某种意义上讲,农村户口的价值可能还大于城市户口的价值。
有一点悲哀的是,在人身损害赔偿过程中,我国目前还存在着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区别。举个简单的例子,2016年在上海人身遭受侵害死亡,城镇居民的死亡赔偿金为1059240元,农村居民的死亡赔偿金为464100元,两者相差一半以上,而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可以按非农户口和农村户口直接加以区分。估计若干年后会消灭“同命不同价”这种现象,但目前我们无法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