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律师随笔

徐灿:一个危如累卵的社会矛盾堰塞湖是怎么打造的
作者:徐灿 律师  时间:2011年03月02日
徐灿:一个危如累卵的社会矛盾堰塞湖是怎么打造的
时间: 2010-07-15 16:51:50 | [<<] [>>]
——从《内蒙古6个月维稳耗资超3亿、公务员考核权重上升》看地方官员维稳心态
              
“朝庭事,管他娘!明日事、管他娘!下任事,管他娘!”——正是这种心态,导致地方政府官员疲而乐此地从事这个维稳的“劳什子”功业,浪费了国家和人民的巨额宝贵财富,不断筑高了一座无形的坝,形成了一个社会矛盾的堰塞湖,危如累卵!
 
近年来,我国社会矛盾和冲突进入高发期,其中征地、拆迁、劳工权益、退役军人维权和司法不公是其主要起因,由此造成访民越级上访、甚至赴京城“告御状”的现象愈演愈烈,其给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官员带来的压力,已成为其生命中所不能承受之重!
为了落实上级的指令,各地政府均将维稳、综治、信访三项工作作为全部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落实成考核指标层层下达,有的地方更有一票否决之说(即“出事”便要掉“乌纱帽”),使得相关部门官员为之疲于奔命!
事实上,在社会矛盾得不到各级政府重视和解决从而日趋激烈的今天,这些任务的“圆满完成”对发出有关指令的各级领导来说,确实有些差强人意;而对当差且职守在身的基层公务员来说,更是强人所难!但是鉴于奥运会、六十大庆、世博会、亚市会这些已上升为政治任务的保障需要,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官员必须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于是巨额物质保障的不断投入再所难免(毕竟需要那么多的人力、物力),于是乎,当我们读到《内蒙古6个月维稳耗资超3亿公务员考核权重上升》这则新闻时就毫不惊诧了。
 
可是,6个月3亿元,时间毕竟不长,钱数毕竟不少;如果将6个月放到共和国60的长度比较,则每年仅此一项的开支将达到240亿元,而这只是一个省级行政区域的维稳开支!如果放在全国所有行政区域,又有多少钱用在造这堵无形的“长城”上了?据今年两会上的国务院报告,2009年我国公共安全方面的财政支出增加了16%,而今年8.9%的增幅已超过国防开支增幅,总金额亦逼近后者,将高达5140亿元人民币(见中国青年报20100419日文章:《各地维稳成本巨大陷“越维越不稳”怪圈》作者:庄庆鸿)。由此可见,内蒙半年耗费3亿万维稳,从这些年全国维稳成本上看,只是苍海一粟。
 
但是,有关领导不知是否考虑过,在他们乐此不疲或者说疲而乐此地不断累高的那道坝内,社会矛盾或群众的问题已经积聚成一个堰塞湖,而且那不断积蓄的可怕的势必将随着这座无形坝的不断垒高而不断上升!如果只阻不疏,终有一日,这座巨大的堰塞湖会崩决;而一旦坝决,后果将会怎样?彼时,花再多的钱维稳恐怕也只是车水杯薪了!这种后果,不知道决策高层和各地方官员考虑过没有?难道2500多年前曹刿所言“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竟是千古不移的定律?
笔者断言:有关危局及其后果,有关官员们肯定考虑过!这种“只堵不疏”的危险,有关领导也并非不知道!但是地方官员兀自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专注地扫着各自门前的雪,而高层却也放任他们如此作为,并进而将其设定为考核下属的标准,驱下而为。何其短视而智障也?地方政府官员倒是自以为其行为系为上级政府的政治任务帮忙,上级竟然也认同他们这一说法;可是理性想一想,他们帮的难道不是“倒忙”?
 
事实上,在这种互动关系中,地方官员一点不傻,他们所做所为完全是一种趋利避害的聪明选择。因为,在现有的考评激励机制下,地方政府只关心且只需关心两件事:一是老百姓轻蔑地称作“鸡的屁股”的GDP,二是维稳。为什么?这个答案地球人都知道!那就是,前者关乎其“政绩”、后者关系到他的“政绩”不毁于一旦!毕竟,上面有维稳一票否决的制度!因此,说白了,地方官员在维稳中的作为乃是一种典型的个人功利主义的选择。对他们来说:国家的危亡,那是天子和朝庭的事,关我屁事!社会矛盾明天会不会因高压维稳激化、会不会发生动乱?那是明天自己继任者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关我屁事!我只需按领导意图做好现任领导今天吩咐的事就行了。换言之,其心态就是:朝庭事,管他娘!明日事、管他娘!下任事,管他娘!
因此,依笔者看来,中国当代没有政治家,只有一群食禄的庸官,老百姓对他们最好的期待是不要进一步沦为食民脂、刮民膏的贪官。在他们眼中,什么民生?什么贫富悬殊?什么社会公正?什么生态环境?全去他娘!(昨天刚曝造成巨大污染的紫金矿业,隐瞒污染事件不及时向社会公开的原因,竟也是出于“维稳”考虑!)对有些官员们来说,只有自己的仕途升迁,只有确保自己财富和权力向代际家庭承传是重要的!他们眼中没有人民,只有上级领导,只有权力。这就是维稳成为当今地方政府工作重中之重的根本原因!
 
因此,才有上访公民“被精神病”的恶劣丑闻,才有轰轰烈烈的各地大截访,才有访民赵蕊蕊天子脚下被强奸的惨剧,才有兼任羁押职能的地方驻京办事处欲撤不能的尴尬,才有深圳市十几种非正常上访须劳教的违宪法规的出台……。当然,在高举大棒的同时,胡萝卜的诱惑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才有对难缠的“上访专业户”陪吃、陪旅游的闹剧!而此种成本是否作为维稳的预算开支,列入了内蒙的3个亿的维稳成本?我们不得而知。
 
然而需知,这些钱可都是纳税人的钱,它们被列入这些的用途开支,不知其预、决算是否经过当地人大的通过?但是,不管怎么说,我用你(纳税人)的钱来将你(纳税人)视做一个社会不稳因素来予以“维稳”,这种主人反“被维稳”的作法,怎么看也让人觉得是对纳税人的侮辱!而其耗费之巨,又不能不说是对国家和人民财产的一种浪费!
 
要想论证目前的地方政府维稳只能带来社会的更不稳定其实一点也不难,有中等的智商者便不难做如下价值判断:
矛盾如果不是自其发展的内因消灭,而是靠外力压制,其自身能够化解吗?
同时,靠高压、靠噤言、靠劳教、靠跨省、靠被精神病……,而不是靠解决矛盾产生的深层次原因、靠社会积弊的修复、靠公平正义的恢复,社会能真正和谐吗?
《国语·周语》《召公谏厉王弭谤》有言:“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古人的智慧,我们这些后人又进化了近三千年,为什么还不能领悟和继承哩?
 
事实上,根本不用花这么多钱造这堵无形的大坝去堵塞群众的问题、情绪和社会矛盾,只需用其十分之一造成疏导民众的情绪和意见的渠,再将其余用于改善民生、解决问题,很多矛盾就可以迎刃而解。如此该有多好!
可是我们偏偏要疲而乐此地从事什么“维稳”的“劳什子”工作,有关方更是愚不可及将其视作地方政府一项功绩记入政绩考核内容。殊不知,这实际上是地方政府一种既负责又不负责任的行为表现。说其负责,是因为他们只对能给他的职位带来提升的现官领导负责;说其不负责,是因为他们的作为明显是对国家、社会、民族的未来不负责任。而究其根源,则是他们根本不需要对人民负责。因此,笔者认为,完全不需要如此耗费国家和人民的宝贵财富去“维”什么“稳”,只需真正建立起官员对人民(选民)负责的制度,一切社会问题便可以迎刃而解了。
可是,如此简单的办法,我们的决策者为什么却如此地冥顽不灵呢?
 
新闻背景:
《内蒙古6个月维稳耗资超3亿公务员考核权重上升》
2010-06-20 10:07:27 来源: 法制网(北京)
 
核心提示:内蒙古政法委书记称今年以来内蒙古用于化解社会矛盾的资金已超过3亿元,已抽调 315名厅级干部和 21320名干部深入基层,集中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内蒙古自治区层层签订了维稳、综治、信访工作责任书,公务员维稳工作在实绩考核中的权重由6%提高到16.7%
 
法制网620日报道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已抽调 315名厅级干部和 21320名干部深入基层,集中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工作。今年以来,全区用于化解社会矛盾的资金已超过 3亿元。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区综治委副主任邢云介绍说,自治区党委把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特别是组织开展社会矛盾化解专项行动作为今年维稳的首要任务来抓,量化了工作目标,分别制定了 4个工作方案,并相应成立了专门的工作机构负责推进。
 
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已组成四个督查组督导治安排查整治工作,全区共排查发现重点地区 588个,现已整治 367个,挂牌整治 15个。在乡镇、苏木和村、嘎查建立起综治维稳工作中心和工作站,由司法所牵头,组织人民调解员、维稳信息员队伍,做好民间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由公安派出所牵头,组织群防群治人员、治安信息员做好治安防控工作。
 
内蒙古自治区层层签订了维稳、综治、信访工作责任书,把三项重点工作细化分解,纳入责任目标。自治区党委把维护稳定工作在干部实绩考核中的权重由 6%提高到 16.7%。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信访联席办建立了党政主要领导约谈制度。各级各部门通过层层强化领导、层层分解任务、层层落实责任,把各方面力量都动员起来共同参与到这项工作当中。
 
通过前一阶段的推动,全区三项重点工作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社会矛盾问题的底数基本摸清,取得了初步成效。
 (本文来源:法制网作者:王斗斗)

律师资料

徐灿律师
电话:13301255…

我的精采回复

最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