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办得不好的案例拿出来曝光,办案人员都不愿意。但这个突破有意义,说明我们敢于直面问题。如果连直面问题的勇气都没有,怎么能解决问题?”
上月31日,省法院召开《民法典》实施座谈会,省法院主要负责人在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等座谈时,透露了主动曝光三起问题典型案例的初衷。
法院敢于纠错,坚定企业发展信心
“非常感谢省法院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和帮助!”1月7日,曾被超标的查封5000万元房产的湖北某房地产开发公司负责人说。
该负责人介绍,复议申请到省法院后,承办法官立即组织各方当事人多次听证、征求意见,以最快速度对案件及时进行纠正,维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
“省法院处理效率高、效果好,坚定了我们在湖北发展的信心。”该负责人表示,他十分关注刚刚召开的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大会,案件能及时得到纠正,正是湖北下决心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具体体现。
让审判工作成为湖北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起问题案例说明,需要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
“要在全面衡量各方当事人利益基础上,采取对被保全人权益造成限制或损害最小的财产保全措施。
省法院相关负责人在曝光典型问题案例时,对少数法院和法官在办案过程中存在问题,从思想根源和工作作风上进行了剖析和反思。
1月4日下午,省法院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大会精神,结合实际研究贯彻落实措施。
会议明确提出,要抓正反两个方面的典型,大力整治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问题,对因不当司法活动损害守法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破坏营商环境的人和事,要一查到底、严肃追责,强化警示震慑效应。
“人人都是营商环境、案案都是营商环境试金石。”传达学习会上,省法院主要负责人指出,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部署上来,把审判执行工作融进中心,融入大局,落实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制度,打好优化营商环境的攻坚战和持久战,努力让审判工作成为湖北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标志。
短评
勇于直面问题 才能解决问题
袁超一
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大会提出,让法治成为湖北发展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在具体的执法司法活动中,如何体现?省法院曝光的三起问题案例,引发思考。
从专业角度讲,要精准把握执法司法力度和温度,最大限度减少执法司法活动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
从工作作风讲,人人都是营商环境建设者,优化营商环境不是喊出来的,是干出来的。
只有把服务企业落实到具体案件上,体现在审判工作的每个环节,秉持最大的善意与谨慎,才能真正让市场主体有更多的安全感、获得感。
勇于直面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省法院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勇气和担当,值得点赞!
(文章摘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