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法学论文

抢救48小时后的工亡认定 (2021-07-08) 点击量:756
5月12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5起工伤鉴定和工伤险类行政部门检察监督案例。在这当中有一件男子工伤急救48小时后无效身亡而引起工伤鉴定争议的案例。 2016年9月29日,梁某出差参加会议,会议结束后乖车返回的中途忽然晕倒、失去意识,被就近送至卫生院急救,当天晚上转到某县人民医院急救,被确诊为脑出血、呼吸系统终止,给......
人身损害可由损害赔偿法予以救济,救济应当以人为目的,故而以平等为原则。若使人身损害的救济有违平等,则难称合理。《民法典》将护理费作为人身损害的法定赔偿项目,则护理费亦应当以人为目的,体现平等价值。损害赔偿法的语境之下,护理费的规范意义在于保障护理需求,将其视作受害人得以恢复应有生活状况之护理待遇的费......
截止到2014年1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已经发布第六批指导性案例,在所有六批的指导性案例中,每批的民事案件占据了一半或者一半以上,这些指导性案例具有针对性和具体性,为司法实践中各级法院具体审理案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导,提高了司法实践中司法机关统一处理类似相关问题的效率。对于最高院的此类司法解释,我们应该怎......
浅析经济法与民法的关系 (2020-09-28) 点击量:993
0 引言 首先应对经济法与民法这两个部门法有总体的认识。经济法调整的是经济关系,这种经济关系是由国家干预的[1]。经济法是重要的法律部门之一,它系统而且全面地调整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关系。民法是相对平等主体而言的,它规定并且调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主要包括公民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其他非法人组织之间的。经济法与......
社会运行之中,公民被看成根本的要素,公民推动着各时段的社会进展。现代社会有着凸显的法治特性,法规被看成依循的主体规范。随着社会进展,法治渐渐完善,公民获取了这样的益处[1]。但与此同时,平日行为应被调控在准许的范畴内,不可超越法规。若要长治久安,就要着力去创设最为完备的法规体系,培育法治的必备意识。 一......
0引言 1838年12月31日,林则徐被任命为钦差大臣赴粤禁烟。他于1839年3月10日抵达广州,到1841年5月3日离粤赴浙,在此期间,虎门销烟、具结贸易、惩办凶手是他在粤任上最为突出的政绩。然而学者关于林则徐的研究,多是从他维护民族利益,武力反对英国侵略,以及他翻译、运用国际法来处理外交事件,而很少将林则徐主持的《万......
论公民法治信仰的培育路径 (2020-09-27) 点击量:1342
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只有当法律内化为人民的信仰时,法治建设才能有效推进。当前,我国民众存在对法治精神的认识不足、法治情感缺乏、法治信仰模糊等问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将法治信仰深植于公民的价值体系和行为方式中,用完备的法......
一、法律信仰的内涵及其在依法治国进程中的现实意义 (一)法律信仰的内涵 法律信仰,是指社会主体对社会法的现象的一种特殊且主观的把握方式,是社会主体在对社会法的现象理性认识的基础上油然而生的一种神圣体验。换言之,即作为社会主体的全体公民对于法律的理性把握,同时将此种情感升华后达到对于法的主观心理状况的最......
论民法上和解合同的程序性 (2020-09-27) 点击量:833
和解,依据罗马法一直传承下来的经典定义,谓当事人约定互相让步以终止争执或不确定之权利而发生之契约也 [1 ]。大陆法系各国的民事法律规范中基本都有关于和解合同的或详或略的规定。和解为契约类型之一种,其对象,为法律关系之争执或不明确之事项,可以表现为债权合同、物权合同甚至当事人具有处分权的身份合同。比如《......
论弱势群体保护的法理基础 (2020-09-26) 点击量:2434
一、弱势群体的涵义与对弱势群体实施保护的法理基础(一)弱势群体的涵义 社会弱势群体是相对于强势群体而言的。人在社会中的竞争力概括起来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事实性因素,如人的智力、身体健康状况、家庭出身等等。另一是制度性的因素,人的理性制度设计能够形成许多有价值的事物,其中最为重要的即为通过法律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