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律师随笔

受理案件量15年首次下降!原因何在?
作者:赵双剑 律师  时间:2021年03月11日

3月8日下午,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向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一段表述倍受关注:“全国法院受理诉讼案件数量在2016年、 2019年先后突破2000万件和3000万件关口的情况下,出现2004年以来的首次下降。”

法院受理案件数量15年来首次下降,有何含义?是什么因素促成了这一变化?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纠纷没少,受理案件少了

根据报告附录的图文和数据,2020年进入法院的纠纷数量比2019年增长了13.5%。那么多的纠纷去哪里呢?

原来,老百姓有了矛盾纠纷,到了法院,除了提起诉讼,还可以选择诉前调解等方式解决。

报告内容显示,2020年诉前化解的民商事纠纷达到424万件,同比增加191%。

“大量纠纷在立案受理前就化解了,所以进入诉讼程序的民商事案件减少了71.6万件,这正是各级法院受理案件数下降的主要原因,”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副主任余茂玉说。

数据显示,自2004年以来,人民法院受理案件数持续增长,先后在2008年、2016年、2019年突破1000万件、2000万件、3000万件关口,2020年实现首次下降。特别是民商事案件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15年后,出现了首次下降。

这一局面的出现,得益于近几年人民法院力推的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机制。它在今年的最高法工作报告里占据了一个单独篇章。

“民事诉讼案件以年均10%的速度持续增长15年后首次下降,充分体现了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多元化解的显著成效。”全国人大代表高明芹对这项工作予以肯定。

“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能达到这样的效果,证明人民法院在服务人民群众、服务社会治理方面下了扎扎实实的功夫,充分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优越性。” 全国人大代表李彩云表示。

全国人大代表富康年则认为,人民法院着眼破解诉讼难、方便群众诉讼,充分运用智慧法院成果,坚持发展“枫桥经验”,为真正促进矛盾纠纷公正、高效、实质性化解提供了一站式、综合式、集约式的方案。“这是人民法院继全面实行立案登记制、基本解决执行难之后的又一成效显著的突出重点工作。”

“减案”的“核心配方”是它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矛盾纠纷数量不断增加。“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是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一条破解之道。

报告显示,人民法院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积极推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化解。全面应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与全国总工会、公安部、司法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等完成 “总对总” 在线诉调对接,涵盖劳动争议、道交事故、金融保险、证券期货、知识产权等纠纷领域。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积极参与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人民法院对接“老马工作室”等代表委员调解工作站,请他们入驻法院积极参与调解工作,合力化解大量矛盾纠纷。越来越多的矛盾纠纷尚未进入诉讼程序就得到化解。

“司法审判压力日益巨大,而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也呈明显增长趋势,老马工作室发挥调解员力量参与纠纷调解,一定程度上可以化解矛盾、减轻司法压力,下一步要继续探索社会力量参与纠纷化解的形式和方式,形成多元解纷的工作合力。”“老马工作室”的“老马”——全国人大代表马善祥表示。

来自北京的全国人大代表高子程非常了解当地法院的做法。“北京法院主动融入党委领导下的社会治理体系,依托12368诉讼服务热线,对接北京市‘吹哨报到’‘接诉即办’改革,建立司法服务基层社会治理响应机制,前移解纷关口,延伸服务触角,通过提供法律支持、指导调解、普法宣传等方式,让大量纠纷在基层就能得到实质性化解。”

“希望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坚持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强化司法对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保障作用,促进全社会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全国人大代表夏吾卓玛表示。

不到2秒钟就有一件案件在网上调解

互联网时代,“远程”意味着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体验感。

据3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布会通报,工作日平均每分钟就有66件矛盾纠纷在线上平台上进行调解,每天有1.7万件,也就是不到2秒钟就有一件案件通过网络平台,成功调解在诉前。

智慧法院建设的成果红利为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机制的线上运行和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基础。

“特别在疫情期间,人民法院充分运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通过‘移动微法院’、‘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云上法庭’、微信、电话等方式为群众提供便捷司法服务,在‘云端’高效化解矛盾纠纷,做到畅通联系不掉线,办案维权不脱节,全方位满足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维护经济有序运行和社会和谐稳定。”全国人大代表朱登云表示。

全国人大代表纪清巨来自河北,在他的眼里,河北法院“冀时调”线上服务平台对矛盾纠纷的过程、诉求进行叙述,在线就可以获取咨询、评估、调解、一键诉讼等服务,实现了诉讼事务“一网通办”,让当事人足不出户即可享受一站式的服务。

“报告中提到的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机制,离不开智慧法院的作用。”全国人大代表杨小天非常赞赏人民法院智慧法院建设成果,“希望人民法院抓住历史机遇,进一步推动互联网司法建设,真正造福人民、造福社会。”

(文章摘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