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香港,有三所大学开设了法律专业,分别是: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大学在香港是闹中取静之处,这三所大学国际排名不俗,自然想去看一看。
先去的香港大学。进入香港大学之后,第一感觉是:很多标牌、通知用的都是英文,看上去好困难。回归这么久了,英文依旧是香港大学应用的主要语言。或许,也没有必要改变,可以称为香港大学的特色之一。后来去另外两所大学,发现了同样的情况。
香港大学的路坡度很大,腿脚不好的不要就读这所学校,或许这是因为大学建在山脚,顺了山势。另外,香港大学的路需要借助不断的上楼下楼来实现,即:从一个地方走到另外一个地方,不是知道方位就能走到的,还需要进入一个楼或者两个楼,到一个楼层,之后才可以走出来,继续走。楼与路连在了一起,楼借山势形成了若干个平台。可以这么说:香港大学最有特色的是路,很难找!
香港大学法学院所处的位置非常好,就在香港大学地铁站旁边,旁边就是港湾,要不是有几所摩天大楼挡着,真是风景如画了。一楼厅里放着一个戴假发的假人,穿着红色的衣服,不知道是法官还是律师——也许是律师,法官不是都穿黑色的衣服吗?电梯处贴着几张海报,介绍近期的讲座和活动,都是英文的,看了一下,还有一个讲座涉及知识产权。二楼三楼是法学院的图书馆和自习室,可惜不对游客开放,不知道里面放着哪些书。从外面看,好似里面装修的不错,人却不多——听说这里的学生上自习的时候还能申请单间,比起我们当年千方百计的在图书馆占座,不知道幸福了多少倍。
还有一个需要说一下的地方——学生活动街。在这条楼内街的两边,有书店、银行、销售电脑手机的商店等等。在旁边的一个小院子里,院子里有一个香港大学大学生做的雕塑作品,红色,取名:某某之柱。具体名字不能说,去看了自然就知道了。
如果说香港大学楼太密集,像人民大学的话,香港中文大学就像是清华大学了,加了坡度的清华大学。同样靠山临水,香港中文大学明显比香港大学要大,自然风景也比香港大学要好一些。
或许是因为学校太大,道路坡度大,学生、老师上课下课靠两条腿比较困难,香港中文大学内有校车不断穿梭。校车不是我们经常在内地学校看到的小巴,而是大巴,可以坐很多人。因为我们想自己在校园里走走,就没有坐校车,不知道是否是免费的。除了坐校车,香港中文大学内还可以骑自行车——香港大学好像只能腿着,除非你愿意扛着自行车爬楼梯,不错的健身项目。中文大学校园内可以看到一个一个停放自行车的场地。
中文大学校园内体育场地很多,既有很大的比赛用的体育场,又有篮球场、网球场等等,好似每一个书院都有自己的体育场。中文大学是由五个书院组成的,是香港第二所大学,它的建立也打破了当时“一个城市一所大学”的限制。
在香港中文大学有一个叫“天一亭”的地方。有人说是“天人合一”,有的人说是“知行合一”,我并没有考证,光这个名字就值得去看一看。
走到了中文大学极高的地方,找到了“合一亭”的牌子,没有看到亭子,只看到一棵巨型榕树,围着巨型榕树的池子上面有一层薄薄的水,远处是海,可以看到几个海岛和水天一色的极处。从池子的里侧往远处看,水面和天际连成了一色。如果有人走到池子的外侧,池子内侧的人会看到池子里有池子外侧的人的影子,两个身子在人的半身处集合。巨型榕树垂下许多的丝绦,映在如镜子般的水面上。这是一个难得的摄影佳地,语言很难形容它的美了。不知道名字叫“合一亭”是否与此有关?
中文大学太大,稍微在某些吸引人的地方一逗留,就没有了时间,所以,还没有逛完,就已经夜幕降临,没有时间去法学院,只能留个念想。
来到香港城市学院,好似又从清华大学来到了人民大学——不是黑人民大学,我也曾经是人大的学生,人大地理位置不错,可是人多、面积小、楼密集,有一次参观完清华大学回到人大,有一种到了菜市场的聒噪感——作为人民大学的毕业生,算是自黑吧。
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都在城市的边上,坐山临水,香港城市大学就在城市里,校园不大,建筑密集。好在不聒噪,也许是因为我们去的时候放假的原因,人不多,还算安静。
在城市大学的食堂,我们实现了在香港的大学吃一顿饭的愿望。城市大学的食堂很大,档口很多,既有中式的,也有西式的。相比校园外,饭菜价格要低的多,却比内地大学的饭菜实惠的多。我要了一份肥牛饭,竟然给了不少牛肉,内地大学食堂往往是意思一下就好了。
吃饭的时候想起了香港和内地在食物安全方面的区别,拿猪肉为例,内地的猪都是吃瘦肉精、抗生素长大的,养猪的都曾经劝我“少吃猪肉”,而香港的猪肉养殖者绝不敢像内地一样做,否则会被吊销牌照。不仅如此,在环境保护和动物福利方面也有相关规定。即使是猪,也要保证它的住宿条件,屠宰之前还会换一个更大一些的猪圈,并且先电晕,再屠宰,降低猪的痛苦。对于进口的猪肉,香港的检验检疫制度也比内地要严格和到位。内地猪场供给香港的猪肉和供给内地的猪肉是往往不一样的。而我们内地,暂时无暇顾及猪权,人权还在讨论中,干净的水、粮食、空气还在渴求不可得。
扯远了,言归正传。城市大学的主楼一楼是图书馆,图书馆旁边是民主墙,上面有各式各样的告示:有讨论基本法的,有竞选的,有要求支持同性婚姻的。二楼是一个很大的大厅,墙上是各个学院和各个社团宣传板,有学生会的,也有宗教类协会的。一个一个的看过去,真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感觉。
法律学院在五楼,占了一层楼的五分之一的样子,跟内地大学的没有办法比——人民大学明德法学楼多威武——可能学生上课的地方不一定在法律学院吧。法律学院楼道两侧有很多展板,有的介绍LLB、LLM、JD项目的,有的介绍介绍开设的特色课程,我发现城市学院还有一个针对内地法官的课程(法官真幸福),还有就业信息,有一些律师事务所放了一些招聘信息,基本上都是当地的律师事务所,也有留学信息,我还发现了人民大学的LLM课程,可能对于这所学校的学生而言,到北京,到人民大学学习,也是很不错的一个经历吧。在法律学院的外面,是一个楼顶平台,建成了一个小花园,支起几把遮阳伞,可以聊天喝咖啡,这算是法律学院的一个福利吧。

这三所大学也有一些共同特点:1、英文用的多已经说过了。2、有情感求助热线,这是个贴心的服务,大学生心理健康往往比学习知识更为重要,一些内地大学每年都有大学生跳楼自杀,是否可以学习一下呢?3、开放。进入任何一所大学的大门和大学内大楼的门都没有人盘查、询问,不用任何证件。我进入城市大学法律学院的时候,还考虑是不是可以随意进去,后来发现没有人管我,公共区域可以随意逛来逛去的。4、学习的地方比较多,到处都有随意的桌椅和小空间,提供给学生们读书学习,内地的大学要学习只有教室和宿舍了。5、很多地方都写了“欢迎导盲犬进入”,这跟内地的大学经常写着“禁止宠物进入”有着巨大的区别,真正体现了对残疾人的照顾和关怀。
内地的大学大楼和校园都建设的很好啦,其他方面是否可以更好一些呢?(作者:赵虎 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