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件经过简述
随着钱币收藏的日益兴起,众多山寨拍卖公司对一些不明真相的收藏爱好者打起了歪主意。根据新华网报道,近日,4枚古币估价超300万元,期待大赚一笔的扬州李XXXX与上海一寄售公司签订委托展销协议,最终不仅没见到百万现金,还倒贴天价服务费。6月21日,受理该案的仪征市人民法院公布相关审理细节。
2014年9月,李XXXX与寄售公司签订协议,约定前者将其所有的4枚古币交由后者进行宣传展览和拍卖,寄售公司给出的起拍价达335万元。按照合同约定,李XXXX向寄售公司支付策划服务费共4万元;物品成交后,还需支付成交额的6%作为中介服务费;如未能成交,也视为公司完全履行合同义务,公司将归还未成交物品。协议到期前,寄售公司通知李XXXX4枚古币全部流拍。李XXXX取回全部古币,4万元服务费却打了水漂,此时他才心生疑问,向法院提起诉讼。
法院审理认为,根据协议,在李XXXX将服务费和4枚古币交付给寄售公司后,寄售公司负有对古币进行宣传展览、拍卖的义务,但该公司在法院传唤后并未到庭,也未提供任何证据证明其履行了合同义务,故应承担不利后果。最终,法院判决寄售公司返还服务费4万元。
因对方未出示证据,李XXXX能拿回服务费实属幸运。收藏品售卖业内人士透露,一些不法公司常年在网络上寻找希望鉴定、估价或出售藏品的藏家,他们通过高估价、设定高起拍价等方式进行报价,引诱藏家与其签订委托出售协议,利用其中的合同条款设套。实际上,由于起拍价设定过高,这些藏品即使上了拍卖会也只会流拍。如此一来,服务费、鉴定费、手续费等藏家提前缴纳的费用,就被不法公司“合理”地赚取了。
有关人士提醒,当下收藏品交易市场鉴定、估价和交易环节陷阱众多,尤其是针对寄售、拍卖行业的法制不健全,给不法公司利用合同陷阱获利留下空间,藏家切不可因贪心轻信鉴定估价信息,落入圈套。
二、律师说法
我国的《拍卖法》明确规定,不允许收取任何前期费用,不管以什么样的理由,只要在交易前向藏家收取费用公司,就要小心对待,提防拍卖陷阱。
其实被骗的几乎都是一个概念那就是贪财,贪图蝇头小利,否则也不会轻易上当,再就是家里有老人的一定要叮嘱好他们,他们属于弱势群体,对收藏市场几乎不够了解,所以骗子就会得逞,现在的钱币老人手里还多,为了发财之梦,老人们就会轻易相信骗子的言行及举动,当发现上当后老人一定会上火,有的还失去了生命!惊醒吧!现在的钱币市场,价格真好的没几个,其他都是骗你不商量啊!
建议大家确定自己手上的藏品真假性和价值再进行出手,最好找到权威机构和专家进行鉴定和估价。
第一步、不管你拿什么东西,他都给你洗脑,说价格百万几十万,让你心动。
第二步、说鉴定不要钱,拍卖成交前不收任何费用,你到达这里的时候就已经进入骗局。
第三步、说已经找到合适的人要购买你的钱币,等你过去签合同。
第四步、说购买钱币的老板最后要求鉴定一下年份,没问题马上付钱。
第五步、到达这里的时候,你已经彻底被百万人民币冲昏头脑,不管多少钱你就会交。
结局:很多人惊人的相似,鉴定结果要么不符合年份,或者物品不真,你的拍卖物品无法达成,此时你已经被骗几千或者几万!
以上骗子就是利用了法律漏洞,一步一步给你设套,大家一定要小心!
下面为大家分析一下,为什么有这么多上当受骗的:
第一:懒!是的,懒惰带来的必然是无知!你上网一搜,嘿,我家里的钱币竟然值几百万呢,马上被天价冲昏了头脑,就不肯用点心去查证资料,学习一下,一本专业古泉书籍也才几百块,你舍不得,公司让你交个几千几万的费用,你二话不说就交了,这不坑你坑谁?
第二:贪!这是人之本性,是人就有,贪财的,贪色的,贪权的,不一而足。但是请在贪婪蒙蔽了眼睛之前,先想一想,为什么这个馅饼会砸向我?自己的古钱币连个出处来历和历史渊源都没搞清楚,马上就想变现,几十万几百万的,你当土豪天天闲的没事干给你们当散财童子呢?
其实任何骗局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人人都想的:不劳而获,一夜暴富,天上掉馅饼!呵呵,馅饼没有,陷阱倒是有一堆!
第三:馋!民间古钱币爱好者一直是藏友之间互相买卖,价格就不可能是拍卖炒作上的几百万上千万,古钱币种类繁多,很多不值钱的,对应的肯定有比较稀有的,在假货充斥市场的时候,大部分都是靠自己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学习,考证,去结交爱好者,这都是靠自己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