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律师随笔

哪些情况下所立的遗嘱是无效的
作者:沈辉 律师  时间:2015年12月23日
  在处理个人的财产时,往往通过立遗嘱的方式来进行,但是并不是只要立了遗嘱,对于财产的处分行为就有效,因为遗嘱会因为某些原因导致无效。那么,哪些情况下所立的遗嘱是无效的?
  1.遗嘱人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继承法》第22条规定“无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所立遗嘱无效。”最高法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41条“遗嘱人立遗嘱时必须有行为能力。无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即使其本人后来有了行为能力,仍属无效遗嘱。遗嘱人立遗嘱时有行为能力,后来丧失了行为能力,不影响遗嘱的效力。”因此,立遗嘱人在立遗嘱时如果是无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就是无效的。需要注意的是,遗嘱 的效力问题关键在于“立遗嘱时”这个条件。实践中,对遗嘱能力的确定还应注意几种情况:
  (1)间歇性精神病人,精神正常时,所立遗嘱有效,发病期间所立遗嘱无效;
  (2)精神病治愈后的成年人,所立遗嘱有效;
  (3)被诊断为痴呆症及年老而神志不清的人所立遗嘱无效。
  2.遗嘱内容不是立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
  立遗嘱人即便具有完全行为能力,但是如果遗嘱的内容不是其真实意思表示,遗嘱同样不具有法律效力。遗嘱内容不是立遗嘱人真实意思表示的情形主要有以下几种:A、遗嘱人立遗嘱时受胁迫、受欺骗或神志不清;B、伪造的遗嘱;C、被篡改的遗嘱内容。这几种无效的根本原因在于它违背了立遗嘱人的真实意思。
  3、由于遗嘱继承人的原因导致遗嘱无效
  基于遗嘱继承人的原因而导致遗嘱无效或部分无效的情形主要是指:遗嘱继承人丧失继承权的、放弃继承权、先于被继承人而死亡的。当然,严格来说,这三种情况应视遗嘱内容无法实现,并不是遗嘱无效。但是,我们看到这三种情况和遗嘱无效的法律后果一样,在这里也把它归类于遗嘱无效。
  4.遗嘱内容涉及被处分过的财产
  比如,遗嘱内容是将某房屋在立遗嘱人去世后说有归属其儿子。但实际上,到立遗嘱人去世,房屋的贷款还没还完呢,房屋是不完全所有权。这份遗嘱,可能全部无效,可能部分无效。要看继承人在贷款银行行使权利前是否处理了贷款问题。比如,立遗嘱人将在生前已过户给大儿子的房屋又在遗嘱中表明给其他人等。
  5、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
  违反我国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遗嘱无效。比如,婚姻不忠的一方立遗嘱将其财产处分给与其同居者。因这种遗嘱违背了社会公共利益,违反了公序良俗,应被认定为无效。
  6.遗嘱未为特定弱势继承人保留必要份额
  遗嘱中没有表明必要份额而导致遗嘱部分无效。《继承法》第19条规定,遗嘱应当为缺乏劳动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遗嘱剥夺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的份额。
  7.遗嘱没有给胎儿保留继承份额
  遗嘱没有给胎儿保留继承份额,导致遗嘱部分无效。《继承法》第28条规定“遗产分割时,应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
  最高法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45条“应当为胎儿保留的遗产份额没有保留的,应当从继承人继承遗产中扣回”。
  8.利害关系人见证的代书遗嘱无效
  依据《继承法》第十八条规定,继承人、受遗赠人、与继承人和或受遗赠人有利害关系的人不能作为遗嘱见证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三十六条也规定,继承人、受遗赠人的债权人、债务人,共同经营的合伙人,也应当视为与继承人、受遗赠人有利害关系,不能作为遗嘱的见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