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随笔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主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刑法学重点学科暨创新工程年度论坛于2019年底于北京举行,本次论坛以社会变迁与刑法学发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主题。来自全国各地4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和实务部门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并就刑法扩张与刑法立法观、罪刑关系与刑罚结构完善、网络犯罪前沿问题......
面对突发疫情的裁判思维方式:法律形式主义还是法律现实主义 在法学理论研究中,每一种关于法治的见解以及法律方法论,都取决于人们对法的理解。究竟什么是法律?法官在裁判决策中是创造法律还是发现法律?法哲学家们为此争论了几个世纪。在法律是什么问题上的认识混乱,几乎导致了在法律研究的其他所有问题上的混乱。关于......
近年来,校园犯罪呈现上升趋势。据统计,2017年至2019年,黑龙江省大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审结涉及校园犯罪案件分别为2件3人、3件8人、7件19人。经调研发现,当前校园犯罪呈现以下特征:犯罪年龄低龄化。随着经济发展、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和信息技术进步,未成年人在生理发育方面成熟的时间、思想和观念均出现了一定的......
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犯罪在刑事案件中所占的比例呈快速攀升态势,该类犯罪所具有的跨地域、多层级、涉众性等特征对建立在传统犯罪治理基础上的以犯罪地法院为主、被告人居住地法院为辅的刑事管辖制度形成极大挑战。为及时查明案件事实,依法惩治网络犯罪,越来越多的案件开始适用指定管辖。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为......
商业秘密与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其他知识产权不同,不具有法定的权利外观,权利人主张作为商业秘密保护的信息需要经过司法确认之后才能作为知识产权予以保护。实践中,权利人主张作为商业秘密保护的信息内容繁杂,形式多样,特别是技术信息专业性较强,使得法庭对商业秘密权利的确认高度依赖于专业人士出具的鉴定意见。......
2020年2月6日发布的《关于依法惩治妨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违法犯罪的意见》(下文简称防控意见)明确提出依法严惩抗拒疫情防控措施的犯罪,相较于2003年5月发布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于拒绝检疫、强制隔离或......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13年7月15日联合公布的《关于办理寻衅滋事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寻衅滋事解释》)对随意殴打他人作了一定明确,但在实务操作中,仍存在不同理解。鉴于此,本文将对相关问题进行详细论述。一、寻衅滋事犯罪的三种模式《寻衅滋事解释》第一条共有三款,分别对三种模......
拒绝隔离的行为,即不遵守疫情防控要求进行居家隔离、集中隔离或者定点隔离,前往隔离地点之外的场所。伴随的行为表现有出入公共场所,前往外地,甚至参加聚餐、赌博等公共活动等。新冠肺炎防控期间,有些拒绝隔离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疫情防控期间拒绝隔离案件的刑法适用,要坚持罪刑法定原则,......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走私、非法经营、非法使用兴奋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条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涉及的体育运动中组织非法使用兴奋剂的行为应被认定为组织考试作弊罪。可以发现构成本条所指之组织考试作弊罪需要考察两项行为要件,即组织行为和非法使用兴奋剂行为。而体育考试中组织考试作弊行为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一大亮点在于对电子数据(证据)作了进一步具体的规定,包括对电子证据的类型(第十四条)、原件的认定(第十五条)、真实性判断(第九十三条)、第三方平台(第九十四条)等作出了相应的规定。而这其中最为夺人眼目的是对第三方平台的规定。一、什么是第三方平台该规定第九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