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法学论文

疫情防控期间的相关产业政策需求及知识产权制度供给
作者:丁嫣 律师  时间:2020年12月23日
     (一)防疫物资的生产与流通受严格管控  从当前疫情防控形势来看,疫情防控将持续较长时间。4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指出:“要坚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下,防疫物资成为生活生产战“疫”的必需品,需求量巨大,供应量也随着需求量的上升而不断上升。由于防疫物资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关系到整个社会防控体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防疫物资的生产和流通受到公权力的严格管控。  除了产品质量法等法律对防疫物资生产流通领域的监督管理,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知识产权法律也通过市场调节的手段对防疫物资的生产和流通领域进行规范和引导。商标法的首要目标在于确保商标的识别功能得以有效发挥,使得消费者能够通过商标来识别商品或服务的来源,从而获得自己想要的商品或服务。商标法的有效实施可以降低消费者识别商品或服务来源的信息成本,保护消费者免受商业欺诈,进而促进经营者保障并提升商品或服务的质量,以此获得良好的商业信誉和竞争优势。反不正当竞争法通过对商标以外的商业标识进行保护,也可以起到同样的促进商品或服务质量的作用;同时,反不正当竞争法禁止经营者采取不正当的竞争手段获取竞争优势,以维护正常的商业竞争秩序,鼓励经营者通过改进产品质量和提高服务水平进行市场竞争。  (二)在线新经济产业获得极大发展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暴发期,各地采取了不同程度的隔离措施。虽然目前国内疫情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国内生活生产秩序也在逐步恢复,但直至疫情完全结束前,隔离措施仍将在一定范围内持续存在。疫情期间的隔离措施使传统制造业、服务业受到了较大冲击,但同时也催生了许多新业态和新模式。在线经济、到家经济、非接触经济因具有减少人员直接接触的优势,在疫情期间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比如生鲜电商、在线教育、数字娱乐、远程办公等产业兼具助战“疫”、护民生、促复工复产等多重功能,在疫情期间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得以迅速萌芽和发展壮大。  新经济、新技术、新业态的产生一直是推动知识产权制度发展的动力源泉。比如复制和传播技术的每一次巨大进步,都会引起著作权法的变革,著作权专有权利及其控制范围都会随之相应扩张。此次疫情催生的在线经济也必将引起知识产权制度的革新。尤其是,在线经济促使传播方式的转变和传播技术的发展,将对现有的著作权制度提出挑战。同时,新经济、新业态发展将导致市场利益格局的变动,产生新的市场竞争模式和行为,给竞争法领域带来新的问题。  (三)中小微企业亟需在创新中求生存发展  受疫情影响,一些企业特别是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面临着困境。对此,中央和地方出台了不少支持企业恢复生产经营的政策,为企业恢复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有力支持。而从企业发展的宏观经济层面来看,中国乃至世界正面临着从制造业经济向创新型经济转变的新一轮产业升级。对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更应着眼于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凸显知识产权等创新成果的资产性价值及使用价值,提升企业的发展质量;同时,营造激励创新的公平竞争环境,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知识产权保护是激励创新的基本手段,是创新原动力的基本保障,已逐渐成为企业发展、市场竞争和产业升级的核心要素和主导力量。严格保护知识产权,创造更加有利于创新的法治环境,不仅是重大政策考量,也是价值选择,是时势所需、民心所向。在当前严峻复杂的国际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下,知识产权司法审判更应当坚持“严格保护知识产权”的价值导向,增强市场主体在未知和风险领域的创业创新活力和投资意愿,催生创新成果,推进企业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在竞争中赢得先机和优势。
(本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