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论文
实际施工人在建筑施工企业进入破产程序后向发包人主张权利,与企业破产法的相关原则和规范不悖
作者:丁嫣 律师 时间:2020年12月23日
首先,从实际施工人对发包人的诉权的权利基础来看。虽然学理上存在“代位权说”,但从理论通说以及相关司法解释来看,实际施工人向发包人主张权利并非基于其代位行使建筑施工企业对发包人的债权。就此而言,实际施工人向发包人提起的诉讼不属于“就债务人财产提起的个别清偿诉讼”。 其次,如上所述,司法解释之所以规定实际施工人有权向发包人追索工程款,其目的就在于为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民工的权益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护,实现实质意义上的社会公平。与此相类似的承包人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的相关规定也有出于保护农民工权益的考量。根据法释〔2002〕16号批复的规定,承包人的优先受偿权优于抵押权和其他债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实际施工人的上述权利也应当具有一定的优先性。况且,从建设工程是劳务的物化的角度看,发包人是该劳务物化成果的享有者,实际施工人也有权向发包人主张权利。既然如此,参照企业破产法有关担保权人优先受偿权的相关规定,即使将发包人欠付的工程款作为债务人财产,也不影响实际施工人向发包人追索工程款的权利。 最后,若实际施工人只能通过申报普通债权寻求救济,则有违破产债权平等原则。破产债权平等原则并不意味着所有破产债权都应受到平等对待,其实质在于“相同的相同对待,不同的不同对待”,如何区分相同与否取决于权利本身所包含的顺序性特征。如上所述,实际施工人的上述权利具有一定的优先性。若将实际施工人对建筑施工企业所享有的在发包人欠付工程价款范围内的工程款债权作为普通债权对待,不仅会导致司法解释给予实际施工人特别保护的目的落空,而且也违反了破产法上的破产债权平等原则,实不可取。
(本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