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礼,作为中国古代民间相传至今的婚礼程序之一,是男女双方缔结婚姻的一种约定。
如果经济条件允许,本无可厚非。
然而近年来受奢侈攀比之风的影响,农村结婚彩礼习俗似乎也日渐变味了……
甚至有年轻人自嘲道:
女追男隔层纱,男追女隔车隔房隔丈母娘。
是的,在当今社会,天价彩礼俨然已经成了年轻人婚恋路上最大的一只拦路虎。
“天价彩礼”愈演愈烈
2015年前后,农村结婚彩礼一般都是1.1万元、1.7万元、2.18万元,寓意“万里挑一”“万里挑妻”“两家一起发”。
2016年,不少地区出现了6.6万元、6.8万元、8.8万元的大额彩礼。
2017年,有些地方出现了“三斤三两”“一动不动”“万紫千红一片绿”的说法。
“万紫千红一片绿”,意思是一万张五元钞票、一千张百元钞票、一堆五十元钞票;“三斤三两”指三斤三两百元钞票(大约15万元);“一动不动”指一辆轿车、一处楼房。
除了以上这些,现在农村还有各种名目和花样的礼金,而总额呢,有的地方高达五十万,六十万,甚至有突破一百万。
这些礼金,就是男方一家半辈子甚至一辈子的挣的钱。
真的是“一人结婚,全家破产”。
迄今为止,这种农村地区结婚索要高价彩礼甚至“天价”彩礼的现象仍然存在,甚至造成一些家庭因婚致贫。尤其在华北地区南部,畸高的婚嫁彩礼已成为农民致贫的重要原因。
“天价彩礼”怎么破
正在进行的2019年全国两会上,不少代表人大代表非常关注“天价彩礼”的现象,并提及应严厉打击这种哄抬彩礼的行为,在农村树立起正确的婚恋观。
全国人大代表张青彬就建议,应运用法律法规对此进行规范,将“高价彩礼”纳入婚姻法或各地婚姻管理条例范畴。
张青彬3月6日在驻地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高价彩礼问题产生的原因,不仅在于农村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农村男女青年比例失衡,也在于相互攀比之风盛行,没有正确的婚恋观。此外,农村职业媒婆大量存在,在彩礼中抽取一部分作为提成,由此故意哄抬彩礼价钱、造成彩礼畸高。
张青彬建议推行婚姻消费补贴,尤其加大对农村“零彩礼”婚姻的补贴力度,作为一项激励政策引导移风易俗。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宣传引导正确婚姻观,广泛开展宣传和榜样带动工作。
张青彬说。“要运用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地方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婚姻彩礼标准、规定上限,依法严厉打击利用婚姻敛财和职业媒人哄抬彩礼价钱等行为,将强制性规定和引导性宣传结合起来,在农村树立起正确的婚恋观。”
针对这一风俗,有些地方已经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据报道,甘肃省崇信县尝试从法律角度入手,通过培训使村民在保媒拉纤过程中自觉与“天价彩礼”现象作斗争,从源头上预防媒人哄抬彩礼。
此前,宁夏自治区彭阳县制定过一项政策,对彩礼和人情的最高限额作了规定。
在其他高彩礼现象比较严重的地区,也已有了类似尝试。
国家也先后出台相关文件,坚决遏制“因婚致贫”这一现象。于2019年2月21日发行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单行本就在乡村治理方面专门提到,要治理婚丧陋习、天价彩礼、孝道式微、老无所养等不良社会风气。
总之,遏制天价彩礼不能等,期盼更多的地方政府部门出台相关制度文件,担当起保卫幸福婚姻的责任,维护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权益。
(文章来源于网络 若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