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律师随笔

青春法律人 共筑法治梦
作者:丁嫣 律师  时间:2019年12月24日
一百年前的五月如风雷一般在中国大地上掀起慷慨波涛,最终被定格成历史长河的辉煌画卷。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战胜了衰弱,走向了辉煌,我们奔向“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中国梦”,而作为新生代的青年法律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从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和坚强的保障,这,就是我们的法治梦。

        七年前,身为工科生的我即将踏入社会,在面临职业选择的时候,就是这让青春狂热的中国梦、法治梦,让我义无反顾地顶着压力跨专业考取了法律研究生。满怀着激昂壮志,我迫切地想成为推进中国法治进程的一份子。
        看过北京盈科所高级合伙人易胜华写的《别在异乡哭泣》,里面写了自己的成长过程。他是2002年参加司考,考前的辛苦,单从文字中就让人感到心酸,堆积如山的稿纸,写坏的三支钢笔和一巴掌咳出的血。他在文中举了一个小例子:他初做律师时,有人找他咨询,问及咨询费,他说30元。那人听后便暴跳如雷,大声嚷到:“我们辛辛苦苦工作,风吹日晒一整天才挣三四十块,你跟我说十几分钟话,嘴皮子动动就收三十,抢钱啊!”确实,人们可能不能理解我们的收费标准,我们也无法向他们解释律师工作的含金量,因为也解释不清。
        也讲讲前段时间我做尽职调查遇到的一个小插曲吧,去某车管所,前台两个工作人员。我说明来意,年轻人刚想说什么,中年人就接过话茬:
        “你是法院的?”
        答曰:“律师”。
        “哦,律师的话得取号,随便给你一个,进去排队吧”
        我接过一看,“311”号,前面有28个人。当然,我理解这是为了业务办理的秩序性,但是,去武城车管所时,我同样表明身份,说明来意,得到的回答却是:“律师不用取号,您去那个窗口,不用排队”。
        社会对律师的误解亦或些许的不尊重,常常让我反思,当时的选择是否正确,我当初是不是应该带着黄色安全帽奋战在生产第一线。
        但是,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律师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先后3次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律师制度改革文件,对律师队伍充满感情、寄予厚望。司法部召开的律师学习宣传贯彻宪法座谈会上,司法部部长傅政华这样说到,律师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法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为了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各地更是推进了“政府机关选聘律师作为法律顾问”、“一村一法律顾问,助力农村建设”等法治工作的进行。
        律师,在我们构筑“法治梦”的道路上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就我个人而言,我坚信自己从一个只会背氢氦锂铍硼的工科生转变成一名法律工作者将会是我一生最骄傲的选择,我会越来越清晰的找准自己的定位,做一名“坐着能写,站着能讲,出去能干”法律人,成为逐梦青年中的一员,为实现我们的“法治梦”,不断前行!
(本文来自网络,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