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法学论文

公司清算损害赔偿的具体形态及救济
作者:刘琬琳 律师  时间:2018年10月24日
公司清算损害赔偿的具体形态及救济
   清算开始前,清算义务人主导着清算的方向;清算开始后,清算组便取得了对公司资产、资源的控制权。清算组成员如同公司的董事、监事和高管,在其与公司、债权人之间的法律关系中立于受托人的地位。与清算组成员相对,债权人、股东、公司处于受益人的地位。然而,实践中,事关公司清算时,债权人、公司、股东所面临的风险,症结却在于清算人不履行或不当法定的职责和义务。所以要解决我国公司对债权人保护的问题,就必须在法律制度上明确清算人的义务和责任,明确清算人应当忠实、勤勉履行义务,否则应承担相应损害赔偿责任。以此确保对公司债权人、公司、股东有效的救济。根据清算义务人是否主动按时清算以及主、客观因素等,将清算损害赔偿的具体形态做以下分类:
  (一)公司解散后,清算义务人未清算的损害赔偿责任
  根据未清算的主客观因素,又可分为:
  (1)客观上无法清算的损害赔偿责任
  其一,账册丢失、不完整
  具备规范、完备的财务资料也是公司的基本义务,是公司财务会计制度的重要内容。公司清算,必然以公司财务资料完备为前提,因此公司清算义务人应确保公司财务资料完整以供清算之需。然而,有的公司在经营过程中,财务制度不规范,账目不清,财产不明。更有甚者,有的清算义务人出于不当目的,故意销毁或隐瞒相关财务账册,致使相关债权、债务无法查清,公司债权人实现其债权的目的难免落空。对此应甄别不同情形做不同处理。虽然公司财务制度不规范而导致公司资产状况无法查清的,鉴于公司的注册资本明确,作为公司股东的清算义务人在出资时,应当合理地预见公司债务的清偿责任范围以及清算责任范围。因此,清算资料缺失导致清算不能的,且公司资产不足以清偿公司债务的情况下,才由清算义务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对于故意销毁或隐瞒相关财务账册的,鉴于其主观恶意,法官可以结合案件事实,积极运用举证责任分配规则,在债权人初步证明其债权合法存在情形下,清算义务人应对公司解散前的资产状况承担证明责任。如果清算义务人举证不能,应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其二,清算义务人与清算公司财产混同
  由于财产混同,导致公司的债权债务亦难以区分,从而造成清算障碍,债权人因此提起赔偿诉讼的,如何处理?笔者认为,清算义务人与清算法人财产混同的,是公司独立法律人格瑕疵。比如,股东与公司之间在资产或财产边界故意混淆不分,将属于子公司的财产登记在母公司名下,子公司的财产经常处于母公司的无偿控制和使用之下;控股股东长期掏空公司的资产尤其是优质资产,而未对公司予以充分、公平的补偿等;控股股东对公司负有巨额债务,而公司在控股股东的操纵下长期拒绝或者待于追索等。这些情形均损害了公司法人人格的独立性,从而导致公司以其法人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基础不复存在。因此,公司解散后,如有证据证明公司资产与清算义务人财产混同,债权人以清算义务人为被告提起诉讼的,清算义务人对公司债务不得再以股东有限责任抗辩,而应当对清算公司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2)主观上不清算
  其一,逾期不清算、法院判决清算仍不清算
  公司解散后,其经营资格消灭,善后事宜应由股东等清算义务人负责处理。清算义务人应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开始清算活动,如保管公司财产、向债务人追索债权、履行尚未履行的合同、向债权人履行债务、协调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向股东分配剩余财产等行为。如果公司解散后,公司清算义务人在公司解散后长期不履行清算义务,或者在判决确定的期限内仍不履行清算责任,由于公司资产未经清算,公司债权能否得以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均无法明确,此时应视为清算义务人以其行为表明放弃有限责任原则的豁免。由此导致公司财产流失、贬值或无法清算的,债权人可以侵权为由,要求清算义务人在上述权益能够实现的价值范围内,或者对损失扩大部分,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其二,编造已清算完毕的虚假事实注销公司
  公司注销前应当进行清算,是民法上的诚实信用原则在公司法上的延伸。对清算义务人来说,清算是其开业经营的随附义务,对债权人及社会公众的最终交代;对债权人而言,清算是债权人通过非诉方式实现债权的最后一道保障。[1]因此,清算义务人申请注销公司时,应当出具债权、债务已清理完毕的证明或者清算报告。在公司未经清算即予注销的情况下,本应作为清偿债务的原公司责任财产,便转由股东占有,其性质与投资不实,抽逃资金等并无实质上的区别,均为侵害债权人利益,危害交易安全的行为。如果清算义务人未对公司债权债务进行清算,而是伪造清算资料,虚报公司已清算完毕,或以公司对外无债权债务等理由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办理公司注销登记的,应视为股东自愿放弃有限责任。一旦因此诉讼,债权人可以申请法院适用公司人格否认理论,由该清算义务人就公司债务向债权人承担清偿责任。
  其三,对未了的债务承担责任或者负责处理承诺
  清算义务人在未经清算申请注销公司的,如果其向登记机关承诺承担公司注销后的一切法律后果的,因此成诉的,如何处理。对此,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公司未经清算而注销,公司仍应作为事实上的公司而存在,自然应以公司财产承担责任,清算人应承担清算责任以及不履行清算义务所产生的损害赔偿责任;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根据契约自由原则,任何人均可承诺承担任何人的债务,法律并不限制第三人主动加入到债务承担之中,清算主体允诺承担公司注销后一切法律后果的意思表示,具有对世承诺的性质,可依该承诺而令其承担公司债务的连带清偿责任。[2]上述观点有一概而论之嫌。实际上,承诺人应否承担责任以及承担何种责任仍取决于承诺的内容和形式。具体而言,有两种情形。其一,如果清算义务人在注销申请书上明确承诺对注销后的公司债务承担清偿责任的,应视为申请义务主体自愿以承担公司债务的形式作为不履行清算义务的代价,该承诺具有约束力。清算义务人因此应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其二,如果清算义务人承诺对注销后的公司债务承担保证责任,还应对所谓的担保做进一步审查。如清算义务人在申请注销时,并无明确的担保意思表示,仅注以“担保人”或者“担保一切法律后果” 等不确定内容的,则应认定为补充清算责任以及其他清算责任;如果清算义务人在注销申请书上注明其将担保公司注销后的债务清偿的明确内容,或向公司登记管理机关出具独立的书面担保书,承诺对未清算的公司债务承担担保责任的,则应依其承诺而承担相应的担保责任。
  (二)公司解散后,清算人不当清算的损害赔偿责任
  (1)清算义务人逾期清算
  ?清算义务人在规定的时间内未依法履行清算义务,后主动逾期清算的,或者清算义务人逾期未履行清算义务,经公司债权人诉请人民法院裁定清算义务人履行清算义务后开始清算的,对于因逾期履行清算义务的行为,已经实际造成公司财产毁损、灭失、贬值,并损害债权人利益的,同样应赋予债权人请求清算义务人赔偿的权利。对于逾期清算所产生的损害赔偿责任,其责任范围应限定在清算义务人未及时履行清算责任而导致的损失范围之内。
  (2)清算僵局、或消极无为?
  清算义务人之间发生矛盾,导致清算无法进行;或者清算义务人虽在规定的期限内展开清算,但仅为了走过场,久拖不决,长期无结论。若因此导致公司财产毁损、灭失、贬值,或者公司对外债权因超过诉讼时效而转化为自然债权,应视为不当履行清算义务,清算义务人应对债权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实践中,某清算义务人以其他清算义务人不配合,导致清算损害赔偿为由,抗辩不承担清算赔偿责任时,不应得到支持。因为,清算人纠纷属于清算人之间的内部法律关系,并不构成对债权人赔偿诉请的对抗。当然,清算人履行完对债权人的赔偿义务后,可以根据过错责任分担或互相追究各自责任。
  (3)擅自处理清算财产、或过失遗漏债权
  清算人就任后,应立即检查公司财产状况,制作资产负债表及财产目录。未清偿公司债务前,清算人不得将公司财产分配于股东;在债权人申报债权期间,清算人不得擅自对部分债权人进行清偿,亦不得转移和挪用公司的清算财产。如果清算人上述恶意处置清算财产的行为致使债权人未受清偿,清算人应在其恶意处置财产的范围内对清算公司的债务承担赔偿责任。如果清算人未依法清算,过失遗漏债权时,由清算人向债权人按其应得到的份额比例进行赔偿。
  (4)不当履行受托义务
  现实中,选任清算人、选派清算人违背勤勉、忠实义务的行为仍未能避免。如由于其他兼职过多而无力实质性地推进清算程序,或者懈怠等原因致使公司的清算财产(包括股票和房地产)价值暴跌。如未适当履行监督义务,导致其聘请的中介机构(如资产管理公司)未能以合理的价格处置公司财产。如在聘请中介机构时,并无一套规范的遴选机制,不考虑中介机构的资质、能力,而视与其关系的亲疏远近而定,或视有无回扣甚至回扣多少而定。如故意放慢清算程序的节奏,寻找寻租的机会。再比如为了牟取私利,不惜对股东或者债权人隐瞒真相,制造假象。这均属于违反勤勉、忠实义务的情形。?[4]如果因此给公司、股东、债权人造成损失的,选任清算人、选派清算人均应承担赔偿责任。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