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随笔
评新华社《胡锦涛等九常委参加人口普查登记》报道的新闻价值
作者:鲁邦升 律师 时间:2010年11月02日
刚刚看了新华社关于《胡锦涛等九常委参加人口普查登记》的新闻。从文笔来看,记者文字功底不错,应当说是个称职的记者;从新闻要素来看,该则新闻具备了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的基本要素,是一则标准的新闻,堪称范文。假如这则新闻出自小报记者之手,倒也没有什么可评的,由于该则新闻出自中国最权威的新闻机构——新华社记者之手,因此我就要挑一点毛病了。
先看看新闻摘要:新华网北京11月2日电 (记者邹声文)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正在全国展开。今天上午,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普通公民的身份,在北京中南海亲自参加人口普查登记,或委托家人申报人口普查信息。
今天的北京阳光明媚、天清气爽,中南海里湖光潋滟、秋意正浓。今天一早,几名统一着装、佩戴证件的人口普查员来到中南海,开展普查登记工作……胡锦涛认真加以核对,并郑重地拿起笔在“申报人”一栏中签下自己的名字……。
新闻炼字讲究、落笔平稳,作为新闻本身没有任何毛病,不愧是出自新华社记者之手。但是,一则好新闻并不是仅具备新闻要素、工稳就行的,新闻的可读性关键在于内涵,若是能让人读出新闻背后的新闻,一定是则好新闻。
新闻刊登后可能有三种效应:一是读后没有任何感觉,这样的新闻缺乏社会价值,不登也罢,否则浪费纸张;二是读者读后能引起反思,给人以思考,并有所启发,若是这则新闻可以引导读者对某一方面重新认识,则一定是则好新闻,这应当是新闻媒体提倡采编刊登的;三是由于政治敏感性不够,没有准确把握切入点,刊登的报道给某些别有用心或正准备实施违法、甚至犯罪行为的人,提供了犯罪线索或诱发灵感,如入室盗窃、抢劫、杀人、强奸、贪污等犯罪分子作案的具体手法、细节等,这样的新闻若处理不好,可能对社会起反作用,进而诱发社会问题。有些犯罪分子归案后,坦白说犯罪方法是通过电视或从某新闻报道中学来的就是一个例证。
因此,一则好新闻不仅要具备基本新闻要素,还必须要有正面的社会价值。新闻的正面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哪方面:首先,新闻要具有“教诲”、“鼓舞”读者,能给读者的思想、道德、人生观有积极的引导作用;其次,新闻能使读者通过阅读,获得有关社会、人生、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第三,新闻还应当要具有怡情作用,让读者阅读后产生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情趣。值得一提的是现在有很多新闻记者为了迎合读者胃口,往往把 “肉麻当乐趣”,这样的新闻其实是精神垃圾。
切入正题。《胡锦涛等九常委参加人口普查登记》这则新闻传达的是胡锦涛等九常委参加人口普通登记方面的信息。人口普查工作是国家对全国人口的统计,被统计的对象是中国公民。既然是公民,权利义务一样,没有贵贱之分。不管你是什么身份,从事什么职业,甚至是在服刑,都应当根据中国法律以中国公民的身份参加登记,这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胡锦涛等九常委首先是中国公民,他们的职务并不影响公民身份,当然要以公民的身份参加人口普查登记。从这一角度来看,胡锦涛等九常委参加人口普查登记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件,不是什么大的新闻,值不得新华社专门报道。现新华社突出“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普通公民的身份,在北京中南海亲自参加人口普查登记”的报道,反而给人的感觉是公民有等级之分。不错,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确不是普通公民,但政治局常委身份并不影响公民身份,宪法并没有规定公民是有等级的。不管是什么样的人,只要是中国公民,都有参加人口普查登记的义务,没有什么特权。故从这一角度审视这则新闻内涵,新华社的这篇报道在视角方面似乎尚可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