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良好生活?说实话,作为中年人,已经有些不太敢去想类似的话题。未曾想,陈嘉映先生不仅提了出来,还用一本书的篇幅和内容,与我们深入浅出地探讨这个话题。
陈嘉映是谁?当代知名哲学家,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翻译了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其所著的《旅行人信札》《哲学 科学 常识》等书,豆瓣评分都在8.5以上。
如书名所言:何为良好生活?陈嘉映先生没有急着大段论述这个事儿,而是不停地和我们聊他理解中的伦理学,他在意的那些伦理学问题。
“指望伦理学来指导伦理生活,指望‘道德哲学’来提高‘道德水平’,这些都是错误的想法。”陈先生化繁为简,让人跳出对伦理学的刻板印象,走进更加鲜活、直观的认识。
伦理学是日常讨论和争论中说理部分的延展,重在提供理据。伦理学故不免善恶的评价,却主要着力于细密的描述和分析……伦理学所关注的始终是人类生活的目的,或广泛意义上的善好,以及与目的内在关联的规范与实现途径。
这样看来,伦理学不是一套指南、一些教条,而是对怎么活着的一种关心、思考和自带观点的说理。
全书分为伦理与伦理学、功效主义与自私的基因、事实与价值、实践中的目的、知行关系、快乐幸福良好生活、性善与向善、个殊者与普遍性等8个章节,向我们展现了不同角度的伦理学问题。
这些伦理学问题,没有脱离现实而仅仅形而上地存在,陈先生会用贴近日常生活的方式讲述。他说:“你禁止我们几个合伙做点儿小慈善,就算我小康,我也不幸福。”他问:“孩子落水,你去救,是出于天生的恻隐之心,还是认为这样合乎道德?”
通过这些离生活并不遥远的事例、情境,通过谦抑的说理,带你一起思考。重新做回那个青涩的学生,许多理所当然,不再那么理直气壮;一些现实抉择,也并非不值得思量。不断地回望、反思,也不断地乐观、释然。原本迟钝的思绪慢慢活泛起来,审视那生活本身。这是阅读这些文字时,最为吸引人的地方。
《何为良好生活》,是那种一字一句慢慢读可以读得懂,读懂它可以很享受的书。怎么样,是不是觉得如此严肃的话题,居然也没那么枯燥了?那就开始你的阅读吧。
02红拂夜奔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百里挑一。”有趣,是生活中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存在。做一个有趣的人,未必那么容易,但读点有趣的书,还是力所能及。
每每谈及有趣,都会想到王小波。而他的那些书中,《红拂夜奔》是个人认为最为有趣的一本。他自己也说:“这本书里将要谈到的是有趣。”
王小波是谁?相信也不用我多说了。当代知名作家,他的《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等作品,广受文青喜爱和推崇。只可惜,英年早逝。王小波的夫人李银河,很多人也不陌生,是知名的学者——我国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
王小波的最大特点,个人体会,是在于他的睿智。这样的睿智,在小说中,往往会表现为黑色幽默:把一些事情、一些情境,一本正经地推衍到一个荒诞的极致。而在这个过程中,有趣也往往随之而来。
《红拂夜奔》,一个有关风尘三侠——红拂女、李靖、虬髯公的故事。故事本身并没什么,但其中的洛阳城城墙、拎个帆布大口袋的黑人TAXI、李靖发明的开平方机器、跟随李靖的公差等内容,无不令人觉得脑洞大开。而虬髯公教红拂练习剑法、李靖想方设法地装傻、红拂努力地殉夫自杀等情节,更是在作者黑色的笔触下,显得生动而有趣。
当然,黑色幽默究竟意蕴了什么,那就见仁见智了。反正,上学时候,一边看一边笑的,除了情景喜剧《我爱我家》、美剧《老友记》,应该就是《红拂夜奔》了。
小说内容的展现,需要大段的描写和叙述,在这里也没法引用展示。如果你向往有趣,不妨亲自翻开封面,沉浸其中,会发现“有趣”无处不在。不信?那就试试看吧。
03中国的近代性
努力地活在当下,是一种脚踏实地的成熟。但当下并非静止地存在着,它来自过去,走向未来。作为国家和民族,“我们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而作为个人,回望过去,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当下的自己与生活。
就像今天的我们,已经习惯了和平的环境,也认同了法治是社会文明的标志。但如果回到一百多年前,这一切或许还不可想象。
王人博老师的《中国的近代性》,将我们拉回到1840年至1919年间——那个“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中,去体会我们的前辈先贤是如何用自己的智慧、经验、斗争甚至是生命,摸索着前行;去体会当时他们所面临的困惑、焦虑和抉择。
学法律的人,相信都知道王人博老师,早在上世纪80年代,他就和陈燎原老师合著了影响深远的《法治论》。而其所著的《宪政的中国之道》等书,更是该方面学习研究的必读书目。
全书主要分为“受损的传统世界”“西方的诱惑”“求生之道”“革命”“五四思想”等五个主要篇章,讲述了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文明古国,面对西方列强的炮火,该如何看待传统、该如何去改变、又该改变成什么模样。
一如既往,王人博老师对一些人和事,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
中国的知识分子之所以是中国的,原因就在于,他们可能赞同西方的某个理论,但赞同的理由却是中国的……最不幸时期的中国,似乎一切问题的思考必须转换成救亡图存、国家富强的命题才具有存在的理由。
或许,你不一定完全认同作者的观点。但再走近那段历史,即便一幕幕已历经百年,还是能让这片土地上的读书人,感同身受,无法置身事外。
选个周遭和内心都安静的时刻,让作者带着你跳进时间的长河吧。
04剧变
时空会局限我们的身体,但并不能局限我们的视野。有机会跳出身处的一隅,就能发现天有多高、地有多厚、世界有多广阔。
贾雷德·戴蒙德,乍看这个名字很多人可能不熟悉,但如果讲到他的书——《枪炮、病菌与钢铁》,或许很多人都会发出“噢”的一声。他是实验生理学教授,也是鸟类学家,还拿出大量的精力书写历史与地理。
《剧变》是贾雷德·戴蒙德近来的又一力作。他花了6年时间,收集大量材料进行研究,对一个国家如何应对危机,给出了自己独到的理解和阐述。他从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出发,借鉴个人危机应对的模式,提出了影响国家危机结果的“愿意承担责任”“借鉴他国应对危机的经验”“诚实的国家自我评估”等12个因素。
书中,作者选取了几个典型的国家,如历史上的芬兰、日本、智利、印尼、德国、澳大利亚等,细致讲述了这些国家在遭遇危机时的不同反应,以及导致的不同结果。
作者还对其自己的国家——美国,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了未来10年间有可能对美国民主和实力造成破坏的4种渐进式危机。作者明确地指出,美国社会政治妥协加速崩溃,政治极化已经是美国当前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
虽然全书有着一个理论框架,但作者并没有因为理论构建而让行文自带一股子晦涩,反而通俗易懂。虽说讨论的内容十分宏大,但诸多历史资料信手拈来,处处言之有物。
这些内容娓娓道来,确实让读者对于国际社会有了更多、更深刻的理解,对于美国当前的喧嚣也有了更理性、更贴切的认知。
在北京坐过出租车的朋友都知道,北京的哥很能侃,而且视野开阔。读《剧变》,有种和的哥侃大山的感觉:主题恢弘,有滋有味。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闻名不如见面”,至于《剧变》如何有滋有味,还是自己品吧。
05价值
从事法律工作久了,会越来越专业,也会越来越局限。世界很纷繁,生活很精彩。跳出自己熟悉的世界,方可跳出专业、领域的条框,方可眼望天高地阔,有知而有畏。而后,自然就有平常心了。
张磊,投资界的大佬、高瓴的创始人。高瓴,投资过百度、腾讯、京东、携程、美的、格力、摩拜单车等诸多优秀企业。
在《价值》这本书中,张磊以自己数十年的投资经历,带我们领略了“价值投资”的理念与魅力。与其说,他是在讲投资,不如说,他是在分享自己的价值观——关于价值投资和长期主义的价值观。
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寻找价值的历程”,讲述了张磊自身的成长经历;第二部分是“价值投资的哲学与修养”,张磊把自己眼中的价值投资方法与哲学、价值投资者的自我修养说与你听;第三部分是“价值投资的创新框架”,包括了与伟大格局观者同行、持续创造价值的卓越组织、产业变革中的价值投资、价值投资的实践探索等章节。
说实话,我相信投资是非常专业、非常复杂、非常精细化的事,但作者通过他的视角,把投资中的所有繁琐细节都给略去,给我们展现了一种投资的全局视野。
也许投资人看《价值》,能看出投资人的门道。但作为一名普通读者,最大的体会是,要做好一件事、一份事业,许多道理是相通的:做有价值的事,做时间的朋友,建立理性的认知框架,拥有专注的执行力,不受短期诱惑和繁杂噪声的影响,等等。
书中有很多话,精炼,中肯,富有见解和感染力。其中有一句是这样讲的:“在奋斗的过程中,难以预料前路如何,选择与谁同行,比要去的远方更重要。”深感认同,与君共勉。
这是今年9月的新书,一同学(投资达人)推荐的。看了,真心觉得不错。现在,推荐给你,希望你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