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武威网警巡查执法
1、游戏玩家求加支付宝好友
据受骗者小郑介绍,11月9日,一个自称来自四川的游戏玩家加了他微信,表示想组队玩游戏。小郑自己也是个游戏玩家,有人组队当然很好,于是他们结成游戏圈“兄弟”。
才认识3天,面都没见过,12日晚上,对方突然给他打来微信电话,说有个朋友支付宝信誉出了问题,想请小郑帮忙加个支付宝好友做个验证。
小郑一想,好像只是帮个小忙也不难,何况是游戏圈并肩作战的“兄弟”。于是就按照对方要求,加了支付宝好友。
2、未经同意就被刷走7000
随后,这个支付宝账号就开始发送一些内容,让小郑照着操作以完成验证。最后对方发来一个链接,小郑点开后在对方一步步诱导下,将自己的支付宝和对方的支付宝建立了亲情账号关系,开通了亲密付功能。
小郑以为这只是验证方式的其中一种而已。然而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很快对方的账号就刷走了自己的7000元借款额度,全程不需要小郑同意和输入密码!小郑欲哭无泪,对方此后就失联了,7000元只能自己掏钱给还上。
3、女子不了解“亲属卡”被骗近3000元
不久前,江苏的杨女士在网上发布了一条房屋出租信息,几天后便有人联系上她,称打算将杨女士的这套房子给租下来。
既然想租房,就得付定金,对方转来一张“亲属卡”,杨女士点开一看,屏幕里赫然有“3000元”“待领取”等字样,以为这是对方转来的现金,便将“3000元”领取到手。(本文转自防骗大数据:FPData)
没多久,对方再次找到杨女士,称这种“亲属卡”不好用,要求杨女士也通过“亲属卡”的方式退还3000元定金。
杨女士从没用过“亲属卡”,于是按照对方所说的步骤进行操作,给对方赠送了一张额度为3000元的“亲属卡”。
但杨女士刚给对方将“亲属卡”发过去,手机就接连收到多条银行消费扣款通知。再想联系对方,却发现自己已经被拉黑,对方发来的那张“亲属卡”也被迅速解绑......就这样,杨女士一共损失了2900元。
那么亲密付和亲属卡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为什么不需要经过当事人同意 也不需要当事人输入密码 就可以扣款?
4、支付宝“亲密付”
“亲密付”是支付宝里面的一个应用,类似于银行的附属卡,当用户为亲人、密友开通此功能后,对方在网购消费时,便可直接从开通者的账户中支付金额,并且不需要开通者确认。(本文转自防骗大数据:FPData)
目前,亲密付的设置额度为1元至20000元每月。扣款时,若用户未设置扣款顺序,系统会优先选择绑定的信用卡,若超额再从余额、借记卡、余额宝和花呗中扣除费用。
也就是说骗子诱导你开通后,可以以你的支付宝名义,用花呗里的钱继续刷。尽管每次扣款时亲密付开通者会收到提醒,但为时已晚。
5、微信“亲属卡”
微信亲属卡可以理解为一项代付绑定服务,功能上类似于银行信用卡的副卡,大家在微信上给父母、子女等开通 (赠送) 亲属卡后,当他们使用该卡时,消费资金将自动从你 (代付方) 的支付账户中扣除。换而言之,他下单,你买单。
微信亲属卡的领取提示确实与微信转账接近,但仔细看上面的文字和图标都与转账信息无关。(本文转自防骗大数据:FPData)
骗子给杨女士发来的“亲属卡”(骗子为代付方)设置的是3000元的额度(按照功能设定,杨女士甚至可以直接使用骗子的3000元额度消费),但显然杨女士并不知道“亲属卡”的用法,也不知道3000元为“消费代付额度”。也就是说,杨女士(不会使用骗子的“亲属卡”消费)并没有收到这3000元入账,但在她的理解里,自己已经收到了定金。
之后,骗子让杨女士原路退回定金。
用什么渠道给的钱,又用同样的渠道退回去,这似乎是非常理所当然的。于是杨女士在骗子的指引下,也给骗子开通了“亲属卡”,这下,杨女士成了代付方,骗子当即多次消费,刷爆额度。而狡猾的骗子在杨女士查看了发送的“亲属卡”后,第一时间就解绑了...
“亲属卡”诈骗手法解析
空手套白狼:互赠亲属卡圈套
骗子假称和受骗人熟络,并送受骗人一张没有额度的亲属卡,谎称该卡需要互赠才能激活使用。而当受骗人回赠骗子一张有额度的亲属卡后,卡里的额度会被迅速消费完,微信也被对方拉黑。
官方提醒:亲属卡的额度由代付方设置,无需激活,没有额度的亲属卡是无法使用的。
时间差战术:解绑对方账户
骗子以换取现金为由“求助”孙先生,声称可以用赠送亲属卡的方式与孙先生交换等额现金。双方完成交易后,当孙先生第二次打开亲属卡时,却发现自己已被对方账户解绑。
官方提醒:不能将亲属卡当红包或转账用,因为对方随时可能将其解绑。
逻辑绕弯:回赠亲属卡后被拉黑
骗子添加张先生微信后,故意“错发”给他一张亲属卡,因此要求张先生回赠同等额度的亲属卡以退回。张先生按指示照做后,发现微信被拉黑,对方发来的亲属卡也无法使用。
官方提醒:亲属卡的使用方和代付方均可随时解绑,根本不需要另外还他一张。(本文转自防骗大数据:FPData)
最后提醒:
支付宝“亲密付”或微信“亲属卡”都要选择可靠可信的人开通,在开通前一定要先核实对方身份,开通时尽量将额度设置低一点,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关闭,谨防造成财产损失!
(原标题:有人被骗7000元,这种新型诈骗手法你注意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