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一点,再快一点!”每次冲向案发现场时,福建省厦门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支队技术处理化检验室女警王波脑海里想的都是尽快赶到现场。她的工作,是犯罪现场勘查和物证检验。只要她出动,基本都是重特大疑难案件。王波这一“冲”,就是整整32年。
“王波,女的?”重大案件分析会上,作为唯一一名女性参会者,王波的出现总是让男同行们睁大眼睛。但听完她专业细致的分析意见,所有人都默默点头。
32年里,王波历经至少万余起刑案,徘徊在危险的爆炸、纵火、命案现场。当被问及会不会害怕时,王波淡淡一笑,“从来没害怕过,好像我天生就是做这个的。”
无悔 从来没有怕过
腐败的生物组织、各种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甚至是随时会引爆的爆炸物,这些都是王波工作中时常会遇到的。32年里,王波参与检验及主持检验的刑事案件和其他案件至少万余起。
“我们要为侦查破案提供线索方向,为查明事实提供依据,为维护法律尊严、惩罚犯罪提供科学证据,容不得半点差错。”32年时间里,王波签过1万余份检验鉴定报告,每一个结果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32年职业生涯中,王波一直是厦门警方毒物毒品鉴定及微量物证分析的关键人物,不少重大现场都有她的身影。突发案件从不跟人商量时间,做刑事理化检验工作的,需要24小时待机。早些年,手机还没有普及,王波周一到周五晚上索性就住在办公室,平均每天睡不够5个小时。
在危险的爆炸、纵火、命案现场经历过生死博弈后,王波带着从现场提取到的物证回到实验室,这时,她的工作才刚刚开始。
深夜,偌大的实验室,一个瘦瘦的身影还在忙碌着。没有人知道,走进实验室前,也许她刚刚踩在血水中完成尸检,又或者,刚刚亲眼看见了被炸得支离破碎的身体。
记不清经历过多少这样的夜晚,但王波从未对自己的职业有一丝动摇。
忙碌 惊心动魄的除夕夜
2001年除夕17时30分许,“轰”的一声,厦门某酒楼大堂发生爆炸,2名顾客和3名酒楼员工受伤。当时,王波正在家中的厨房忙碌着,难得的除夕假期,她主厨给家人做了一大桌菜。最后一道菜还没上桌,任务电话来了:“酒楼爆炸,嫌疑人称还有炸弹未引爆,马上出现场。”
听到“爆炸”,王波全身神经紧绷起来,二话不说,骑上摩托车,立即出发赶赴现场。
除夕路上车不多,王波一路加速,不出半小时就到达现场。她一头扎进废墟,寻找爆炸点和残留爆炸物。走进现场的那一刻,王波心里战战兢兢,可一旦开始工作,全部注意力都在搜寻犯罪物证上,哪还有心情想别的。
就这样,王波蹲在地上细细地搜寻着,一干就是两三个小时。“找到了!”20时许,王波终于完成了现场勘查,提取到大量关键物证,来不及喘口气的她带着物证奔向实验室,开始做检验……
“是用黑火药自制的爆炸装置。”埋头忙碌了3个多小时,经过大量缜密分析,检验结果出来了。王波长舒一口气,此时,漆黑的夜空突然被烟花点亮,当时厦门岛内还未禁燃烟花爆竹。零时了,新的一年平安来临了。
做刑事理化检验这32年里,数不清的节假日,王波在现场和实验室里度过。
初心 除了刑警,没想过做别的
从事这样的职业,需要智慧、勇气还有无悔坚守。在一些化学毒物污染现场,王波都是背起仪器走在最前面。有时,拿在手里的测量仪数值已经爆表,但为了尽快找到犯罪证据,王波和同事们仍不顾危险坚持勘测。正是有了她和同事细致的现场勘查和及时准确的检测结果,为案件的侦破提供了重要线索,很多重大案件次日就告破。
对于王波跟同事来说,做刑警,躺在病床上才算休息。因为长期从事刑事理化检验工作,王波身体的抵抗力明显不如常人。“凝血功能不太好,身体某部位出血,要很久才能止住。”
不过王波说,除了刑警,她没想过做别的。王波的父亲就是一名警察,从小她就有个警察梦。王波至今都记得,第一次穿上警服那一刻的神圣,那种能为国家、为人民服务的自豪感。这身警服,一穿就是32年,并且会到职业生涯的结束。
如今已经54岁的王波,还是每天在实验室里忙得不可开交。还有6年就要退休了,退休自然有大把时间可以好好休息。王波有一个小心愿,希望退休时能让刑侦支队理化检验工作更上一层楼,“这样,我才可以放心把接力棒交给下一代,由他们传承下去。从装备到人员,我们力争要做到最强……”
本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