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随笔
万古官箴“两为耻”
作者:郭庆梓 律师 时间:2021年02月02日
真德秀,南宋后期理学家,官至户部尚书,翰林学士。他对时政屡有直声,奏疏不下数十万字。一次,与皇上对话时他说:“有位于朝者,以馈赂及门为耻;受任于外者,以苞苴入都为耻。”这里的“苞苴”,本指包裹鱼肉的蒲包,后泛指赠送的礼物,引申为贿赂。这段话说的是,凡是在朝廷里做官的人,觉得别人馈送的物品,拿到门口来,是很可耻的;在京外做官的人,觉得送礼物到京都,是很可耻的。简言之,就是“两为耻”,为官者视收礼送礼都可耻。
真德秀上述“两为耻”的名言,影响很大。后人曾评说:“宋人此言,可为万古官箴。”明代中期“弘治中兴”的功臣王恕,为官四十余年,刚正清严,任吏部尚书时,在衙门口贴一布告:“宋人有言,受任于朝者,以馈及门为耻;受任于外者,以苞苴入都为羞。今动曰贽仪(为表敬意所送的礼品),而不羞于入,我宁不自耻哉!”说的是,宋朝的人有一句话,当官的收礼送礼都可耻。可是现在做官的人,动不动就说表敬意送礼物,人家虽然不来羞我,难道我自己也不觉得羞耻吗!
廉吏们还纷纷写诗出招,告诫如何牢记“两为耻”,远离“苞苴”,那就是一要清心慎独,二要效法前贤。明朝开国元勋刘基曾作《田家》一诗,诗的后四句是:“安得廉循吏,与国共欣戚。清心罢苞苴,养民瘳国脉。”大意是,廉洁奉公守法爱民的官吏,才能与国家休戚与共。官吏清心自律就能远离贿赂,民众得休养社稷得安宁。
宋朝文学家李廌,在一首题为《李良相清德碑良相百药四世孙也天宝中为尉氏》的诗中写道:“旌廉以廉寡,树碑励贪夫。后人慕前躅,当令德不孤。第无愧屋漏,斯能远苞苴。番禺惟饮水,合浦自还珠。”说的是,廉洁的人以不廉洁为耻,树立石碑以提醒贪官。后人羡慕前人的遗范,有道德的人从不孤单。独处于偏室时要慎守善德不起邪念,这样就能远离贿赂。晋朝吴隐之饮贪泉水而不贪,东汉孟尝治理合浦而珠还,值得当今官员去学习效法。
其实,要远离“苞苴”,还有一招,那就是立规矩并严格落实。古时这方面的法律规定也不少,如《魏书·刑法志》载:“义赃二百匹,大辟。”所谓义赃,指人私情相馈赠所得,与贪污所得的正赃相对应。《唐律》也规定,“官员受贿五十匹流二千里,行贿罪止杖一百。”但往往执行起来因人而异,位高者又不率先守规,结果当然是收效甚微。
新中国建立前夕,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对党内提出了防腐蚀的六条规矩,其中第二条就是“不送礼”。党的领导都身体力行,树立了光辉榜样。陈云在西北局高干会议上说:“送礼送给谁呢?不是送给警卫员,也不是送给勤务员,都是送给首长。”“送来就退回去,这叫拍马屁叫马踢一脚。应该这样,踢他一脚,给他个警告。”
刘少奇从不接受馈赠,到外地视察时,遇到有地方负责人送东西,他总是严肃地告诉工作人员:“给他退回去,请客送礼是中央规定禁止的。退回去,下一次他就不搞了;你不退,别的地方也就跟着来破坏中央的规定。”
朱德说:“我从来不收礼。”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朱德的外孙子刘建在山西当兵,其师长曾是长征时的红小兵,非常惦念朱老总。刘建探亲时,师长特意买了两瓶酒和两瓶老陈醋,让刘建带给朱德,聊表敬意。可朱德见到这些后,生气地质问刘建:“谁让你随随便便收人家的礼,这东西不能要,你还是带回去吧。”
罗瑞卿对送礼之人的做法则是,礼退回,人处分。
不送礼不收礼,对下不收,对上不送,看似简单,其实做到不易,它具体实在,要时时去做,事事去做,一生去做才成,所以它又是对为官者永恒的要求,这也应成为为官者一生的追求。相信,当今的领导干部一定会视收礼送礼“两为耻”,严守规矩,干净做人,清白为官,鞠躬尽瘁,一生为民。
本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