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案例
借名买房(经济适用房)案件分析(二)
作者:孙新 律师 时间:2017年06月28日
案情介绍:
梁甲与梁乙为亲兄弟,其母亲的住房于2006年前后拆迁,拆迁后梁乙获得了一套经济适用房的指标,但因种种原因没有购买,而是由其哥哥梁甲购买了该套经济适用住房并且实际装修入住该房屋。2015年梁乙反悔要将登记在自己名下的经济适用房要回来。故起诉梁甲腾退房屋纠纷。
案件庭审情况:
在本案的审理过程中,梁甲递交了包括房产证、契税发票、装修合同等与购房有关的相关证据。一审法院判决因其在诉讼中索要房款,故判决梁甲腾房。
作为梁甲的二审代理人,以原审法院程序错误为由提出上诉,二审法院发回重审。重新审理过程中,律师认为在借名卖房关系没有查清楚之前,不能认定梁甲是无权占有。梁乙也就不能依据房产证的产权人当然的起诉梁甲腾房。
笔者提示:本文仅是个案分析,实践中借用他人名义购买房屋,会牵涉诸多法律问题,也存在诸多法律风险,尤其是借名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涉及大量的法律和政策性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