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有需求的地方就有市场。这些违法犯罪分子,正是抓住了一些人有购房、购车等需求,需要“美化”信用报告的心理,进而展开各种手段坑蒙拐骗。只是,我们仔细审视一下就会发现,这个需求从一开始就是不合理、不正当的。信用报告是什么?就是用来反映一个人的信用指数和兑付能力的,如果信用报告可以改,伤害的不是社会诚信和市场相关方的利益吗?
其实,这一逻辑很好理顺。如果这些所谓的培训、代理机构,真的能修复征信报告里的不良记录,那就说明这当中有违规违法的操作。我国《征信业管理条例》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对此作出了明确规定,无论是征信机构还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均不得擅自修改信用报告。一旦发现违规删除,将面临严重的处罚与责任追究。
而如果这些机构,只是打着消除不良征信记录的旗号进行收费,却不开展相关“业务”,那就是典型的诈骗行为。所以,无论从哪个结果来说,这样的交易都不可能是正当交易。之所以有人上当受骗,一是对征信问题缺乏了解,二是对征信报告的严肃性、法律性缺乏认知和敬畏。
事实上,从专业的角度讲,“征信修复”这个词本身就是充满漏洞的。如果征信出现逾期欠款,按照规定,还清之后5年就会消除记录,根本不需要另外花钱消除。如果是有错误的信息,可以向金融机构或征信中心申请异议处理,不收费。所谓的商业性的、明确收费的“征信修复”,说白了就是通过非法手段,达到消除不良征信记录的目的。
一些人平时不注意信用的维护和积累,等到需要征信报告的关键时候才发现至关重要,然后要么是在不了解真相的情况下病急乱投医,要么是明知违法还要铤而走险。这就给了“征信修复”骗局可乘之机。对此,一方面要加大对骗局的打击力度,另一方面也要继续加大对信用体系的建设完善和科普。
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健康社会向好发展的标志。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信用对一个人意味着什么,但显然还有不少人并没有真正意识到信用的重要性。一个诚信社会,既容不下不诚信的经济行为,也容不下试图以非法手段消除“不诚信经济行为”的行为。
从这一点来说,若想自己的征信报告里没有不良记录,那么方法有且只有一个:在日常的经济行为中保持良好的习惯和品质。其他的所谓“捷径”,都只是缘木求鱼,只能在“不诚信”的记录单里,再添上一个个污点而已。
对于那些受到征信不良惩戒的人来说,他们对自己的不良信用往往更有有痛彻之感。这些群体往往急需做信用修复。但是,由于缺乏对信用修复行业相关的较深入了解,有些关于信用修复的观念是不正确的,加上当前我国信用修复市场的发展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一部分失信群体在做信用修复的过程中并不顺利。
同时,也要对社会各种信用修复诈骗犯罪现象进行打击,防止各种信用修复诈骗陷阱。目前社会上有一些关于不良信用的屏蔽诈骗陷阱。有朋友听说征信的不良记录可以屏蔽,在申请银行贷款时进行临时征信屏蔽,使银行看不到征信里的逾期记录,还有的是在办理信用卡时进行不良信用记录屏蔽诈骗陷阱。之前就有一个要做信用修复的客户直接问祥润盛的工作人员:自己现在有3万的信用卡逾期,还想想申请其他银行的信用卡。有人称可以找银行的人短暂的屏蔽个人征信报告,在银行审核期间无法查到征信上的不良记录,然后就可以办卡成功。这听起来是不是很荒谬?但是仍然有很多人上当受骗,并且不止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