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法学论文

详细介绍未成年人不构成累犯的合理之处
作者:110网 律师  时间:2018年01月15日
 我国刑法修正案(八)明确规定了未成年人不构成累犯。构成累犯的要从重处罚,不得适用减刑、假释,规定未成年人是出于保护未成年人的考虑,有一定的合理之处。
  一、未成年人可构成累犯不尽合理
  根据现行刑法的规定看,未成年人可以构成累犯,不但从重处罚,而且不得适用缓刑和假释。这与立法原意相悖,也与刑法所体现出的保护未成年人的精神不符。
  从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来看。未成年人在受刑罚处罚后再次犯罪,其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较未成年人初犯固然要大。但其终究不是成年人,生理和心理发育尚未成熟,辨别是非和控制自我能力有限,性格和心理上的可塑性强。因此,即使符合累犯条件的未成年人再犯,其矫正改善的可能性大于成年人再犯,仍应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方针。将未成年人像成年人一样,作为累犯的适格主体,只要符合条件,就从重处罚,并剥夺其被缓刑和假释的机会,这显然没有考虑到未成年人的心理、生理特点,不利于未成年人再犯的改造。
  从对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立法精神来看。未成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一直是我国法律强调保护的对象。我国新《刑法》就是一部体现充分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精神的刑法典,如未成年人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未成年人不适用死刑等。而把未成年人作为累犯的适格主体,让未成年人再犯承受从重处罚,不适用缓刑和假释等一系列累犯严厉的法律后果,显然与上述精神相违背。
  从我国设立累犯制度的初衷和目的来考察。设立累犯制度,主要是针对那些主观恶性深、人身危险性大的再犯人,通过规定较为严厉的法律后果予以打击,并预防其再次犯罪和初犯者变成累犯。累犯的范围应宽严适度,过于狭小,则不能很好实现打击和预防的目的;过于宽泛,一方面,使那些主观恶性不那么深、人身危险性不那么强的再犯者遭受了不应有的严厉处罚,另一方面,不利于集中力量打击那些主观恶性深和人身危险性大的再犯人。由于未成年人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制,思想不稳定,容易出现反复,因而再次犯罪的未成年犯罪人,未必就属于主观恶性较大和人身危险性较大,未必就一定要适用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不得适用缓刑、假释”原则。
  二、应明确规定未成年人不构成累犯
  从国外立法情况来看,未成年人不构成累犯作为一项原则,实际上已经为许多国家所实际采纳。具体而言,分为两种情况:其一,只要是未成年人,均不构成累犯。例如《俄罗斯刑法典》第18条第4款规定:“一个人在年满18岁之前实施犯罪的前科,以及其前科依照本法典第86条规定的程序被撤销时,在认定累犯时不得计算在内。”其二,无论前后罪发生于何时,未成年人根本不构成累犯。例如埃及刑法规定不满15周岁的人不构成累犯。英国刑法规定不满22周岁的人不构成累犯。相比较而言,第二种立法例对于未成年人的保护宽窄适当,因而更为可取。
  以上就是关于规定未成年人不构成累犯的合理之处的分析,要是允许对未成年人认定为累犯从重处罚且不得减刑假释,不符合保护未成年人的基本刑法精神,且不利于未成年人的改造,所以确定未成年人不构成累犯确有必要。另外,要注意未成年时的犯罪在成年后不得作为累犯的考虑情节。

律师资料

110网律师
电话:

我的精采回复

最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