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案例
新疆50后“微博村支书”登上北大讲台
作者:超级账号5 律师 时间:2015年02月09日
新疆50后“微博村支书”登上北大讲台分类:
特别报道2015-02-09 02:31:03来源:新京报新疆塔翁哈木尔村,是中国最西北的一个村庄,但因为网络,这里却并不令人感到偏远。早在两年前,塔村就实现了免费wifi覆盖全村,几乎人人开通了微博微信,和外界沟通完全“零距离”。这离不开村支书张泉年的努力。只有小学毕业的他,也因此一直走到了北大的讲台上。
1月29日,张泉年组织村民参加赛跑、拔河等比赛。张泉年举着手机,抓拍比赛瞬间。新京报记者 高美 摄
张泉年 男,60岁,自称五零后农民。新疆博乐市小营盘镇塔翁哈木尔村党支部书记,早早开始利用微博微信展示本村文化,与村民沟通村务,人称“微博书记”。
全村免费wifi覆盖,村民几乎人人开通微博微信;共有约5万微博粉丝,帮助村民在微博上卖羊羔
走进新疆塔翁哈木尔村(简称塔村)的党支部,最先看到的是一个一人高的二维码,上面写着:小营盘镇塔翁哈木尔村微信。
塔村,是中国最西北的一个村庄,向北驱车一个多小时就到了中哈边境。但因为网络,这里却并不令人感到偏远。早在两年前,塔村就实现了免费wifi覆盖全村,几乎人人开通了微博微信,和外界沟通完全“零距离”。
这离不开村支书张泉年的努力。
玩转微博微信 收获北大粉丝
张泉年今年六十岁了,他身材高大,满头白发,脸上布满风霜,声音洪亮还带有西北口音,常常是人未到,憨厚的笑声先到。
和想象中的西北农民不同:他的一天,从微博微信上开始,又从微博微信上结束。
1月29日,早上8:45,张泉年在朋友圈里发了一条通知:今天来参加冬季奔跑,中午在村支部一起喝羊汤。他还提醒村民,把衣服穿亮丽点,他要把大家的风采拍成微电影。
新疆和北京有两个小时时差,张泉年发朋友圈的时候,其实才是当地时间6点多。这个中国最西边的小村庄,天还蒙蒙黑,村民大多还在梦乡。
晚上23:48,张泉年在微博上传了一段微博视频,是村民一起喝羊汤的场景,然后又在朋友圈里转了这段小视频,这才算结束了一天社交媒体上的生活。
这还是早的。有时候,他发完最后一条微博或者微信,已经是凌晨一两点了。
论起刷手机的节奏,张泉年比大多数年轻人都要勤快。不仅勤快,他还特别爱尝试新鲜事儿,微博视频、微信小视频他都玩得转,甚至还拍了一部讲述村民生活的微电影。
只有小学毕业的他,也因此一直走到了北大的讲台上。
1月4日,庆祝新疆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万个故事献祖国”活动在北大启动,张泉年作为代表,走上北大讲台,给青年学子讲了自己的故事。
一上台,他就玩了一招,让北大的年轻人都刮目相看。他问北大的学生,能不能给自己的村民们问声好。然后他打开手机,当学生们齐声说乡亲们好的时候,3700公里之外的小营盘镇塔村的村民,就听到村支部的大喇叭,传出了北大学生们给自己的问好。
这是怎么做到的?“特别简单,我在村支部功放器里放了一张卡,就跟打电话一样,我这边拨通,那边就通过大喇叭传出来了。”张泉年说,有这一招,他去哪儿也都不耽误事儿。谁家羊丢了,暴风雨要来了,不管他在哪里,都能通过大喇叭及时广播给村民。
张泉年在北大收获了不少粉丝,一位北大教授专门给他刻了一枚印章,说是要送给“最基层最可爱的农民村支书。”
他对此十分感动,也十分自豪,“我只有小学毕业,就是一个农民,能够去北大讲故事,多难得!”
他在新浪和腾讯都开通了微博,前者粉丝有8000多,后者则有4万多。在两个微博上,他对自己的简介都是:一个五零后农民。
外来户当村支书 带动全村“触网”
2011年3月9日,张泉年在腾讯开通了微博。这在博乐(博尔塔拉蒙古族自治州首府)还真是件新鲜事,可是了解他的人却不会觉得惊讶,因为他一直都爱尝试新事物。
张泉年本是甘肃人,20岁时就来到了塔村。
虽然没有上过几年学,但张泉年聪明手巧爱琢磨。种地他在村里种得最好;后来他开了养鸡场,养了四五千只鸡,早早就在镇上买了房子,“所以村民很佩服我。” 说起村里人为啥选他做村支书,张泉年挺自豪。
此外,谁家的电器、摩托车、拖拉机坏了,也都找他修,他琢磨琢磨总是能给修好,在村里赢得了好人缘。于是,村民就推选他这个“外来户”做了村里的会计,后来又当了塔村的村支书。
张泉年当上村支书之后,就开始想着怎么帮着村里致富。
塔村200多户,有汉族、回族、哈萨克族、蒙古族等8个民族。村里早年主要种玉米,普通玉米便宜,张泉年带着大家种育种玉米,价格高出三四倍。
随着网络的发展,张泉年又开始琢磨着给村里办个网站。到电信局一问,建网站要花不少钱,打理也费事,这时有人给他建议,上网写微博也能介绍村里的事情。那时候,张泉年连“微博”是什么都不知道,他请人演示了一下,立刻觉得,微博是个好东西。
说干就干,回家之后,张泉年就在腾讯上开通了微博。那是2011年3月9日,然后一发不可收拾,2012年他在新浪上开了微博,2013年又开通了微信,现在村里几百名村民,都在他的微信群里。
张泉年的“尝鲜”不止于此。2012年春天,他在村里建了免费网吧,免得村民对孩子们去镇上上网吧不放心;到了秋天,他又说服移动公司,给村里覆盖了免费wifi,这在整个州,也都是头一份。“砍价高手”的他,跟电信公司软磨硬泡之后,以特别便宜的价格,给村里150多户农民配发了统一的手机,由电信公司开发出一套应用系统。张泉年在网上发信息,全村手机都可以收到短信,听到语音信息。农牧民最怕天气变化,张泉年通过这套系统,向全村发送自然灾害预警信息、天气预报,以及村里的一些通知。
他把自己的手机、电脑和村里的广播大喇叭相连,“谁家羊跑了,找不到了,让我喊一下,我在镇里市里也能给他广播。”张泉年自豪地说道。
蔬菜羊羔网上卖 各族村民刷手机
最开始张泉年只会在电脑上发微博,后来听说手机也能发,才买了个智能手机。因为刷手机太勤快,现在用的手机,已经是他买的第五个智能手机了。
张泉年开微博,是想带动村里经济发展。他经常拍些村民劳作的照片、村里的特色蔬菜发在微博上。
塔村以农牧业为主,村里养了三四千只羊。为了推广村里的羊羔,2012年10月21日,张泉年在微博上卖起了羊肉:“羊肉暖胃羊肉养胃。我村有上等的羊羔,谁要买羊与我联系。”他还在微博里留下了自己的QQ号。
这条微博被乌鲁木齐的网络名人、苹果之父风情音乐餐厅负责人海拉特转发,后者还给他加了一句广告语:吃好羊,找老张!村里的羊羔因此卖得很火。
张泉年爱“刷屏”,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走在路上有灵感,就拍照写一写。”去年11月,他路过邻村,看到一位维族村民站在地里,面对一地卖不出去的大白菜发愁。虽然素不相识,但同是农民的张泉年感同身受。
“老乡你抱着大白菜站在地里面,我给你照一照,发到微信微博上去。”张泉年对村民说,“卖掉不卖掉我不敢保证,但至少给你宣传一下。”他还留下了村民的联系方式。
一个多星期之后,张泉年又遇到了这位村民,村民高兴地拉着他说,大白菜全都卖出去了,“自从你发了照片之后,给我打电话的人多的啊数不过来!”
这些事,给了张泉年更多的信心。
近年来,塔村附近建起了砖厂、番茄酱加工厂等企业。张泉年加了工厂老板的微信,和他们在微信上聊,了解村民工作的情况。
他很注意观察,“我发现现在的青年,不管是维族还是哈萨克族,大家没事都打开手机,刷手机。”张泉年发现年轻人爱刷手机,他就加了村里在外务工的年轻人的微信。谁受了委屈,在朋友圈发牢骚,张泉年就会劝说安慰一番。
年轻人的父母参加村里活动的照片,也被张泉年发到朋友圈,“他们看到父母情况很好,在外工作就很放心。”张泉年说,现在塔村村民年人均收入1万多元,在博乐市也排在前面。
张泉年成了博乐的名人,在博乐,提起张泉年,人们的第一反应都是,“哦,那个爱玩儿微博的张书记啊。”
新京报记者 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