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突如其来的意外可能导致借款人在尚未偿还债务的情况下去世,这给借款人的家庭和出借人带来了许多不确定性和法律问题。俗语有云:父债子偿。可是这合乎法律的规定吗?父母去世后,留下的债务子女是否需要偿还呢?父母与子女是两个独立的民事主体,不因血缘关系的存在而混同,父母欠债与其子女无关。
我国法律并没有规定父债子偿,从法律角度来说,父母欠债,债权人原则上不能向其子女追偿,反之亦然。因此,债权人不能用“父债子还”的这种传统观念来约束债务人的子女,要求其子女还债,以此起诉也是得不到法院支持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父母去世,子女继承了父母的遗产,则需要在继承的遗产范围内承担父母的债务。《民法典》第1161条规定,继承人以所得遗产实际价值为限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超过遗产实际价值部分,继承人自愿偿还的不在此限。
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对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可以不负清偿责任。这就意味着,如果子女在没有继承父母遗产的情形下,不用承担父母的债务责任。子女在继承父母的遗产后,在继承的遗产的限度内负有偿债责任。债权人可要求其继承人偿还债务,但仅能以继承人继承的遗产价值为限。如果超过遗产实际价值部分,继承人自愿偿还的不在此限。综上所述,子女是否需要偿还父母生前的债务,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