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论文
双十一,防骗秘籍在此。
作者:张颖 律师 时间:2018年11月11日
【防骗避坑需谨慎】
陷阱一:预售商品不退换
部分商家预售商品,在大庭广众之下以低价相诱惑,却在极为隐蔽处标明不能退换、定金不退等。不少消费者拿到“买家秀”版的商品,才发现与“卖家秀”完全不是一个版本,这时才知道被套路了。
防骗秘籍
为了避免后期网络维权带来的诸多不便和周期长等问题,建议在网上选购预售商品时,最好点开细则仔细阅读,或提前咨询店家是否能退换商品。千万别只图一时便宜,上了商家的“套”。
陷阱二:先涨价后再降价
“买的没有卖的精”。部分商家借着价格促销的名头搞价格欺诈,先涨价后降价,甚至比原来价格还要高。集中表现为虚构原价、虚构优惠折扣、随意标注价格等。
防骗秘籍
消费者可以通过一些比价网站,多货比三家。对于心仪的商品,不妨提前加购物车,多关注平时销售价格,与促销价格对比,防止被忽悠。对于商家先涨后降等行为,积极举报。
陷阱三:赠品一堆“猫腻”多
很多商品促销的惯用伎俩就是送一堆赠品,看似很划算,但赠品却往往“猫腻”多多。例如,商家活动介绍页面明确显示有赠品,收到货却发现没有赠品;赠品通常没有发票,不享受正规的三包服务,商家以赠品为由拒绝保修等。
防骗秘籍
消费者可对商家宣传活动页面截图保留,以防商家不按承诺发送赠品。质保卡可作为赠品保修的唯一凭证。消费者在购物时,一定要让商家在质保卡上加盖公章,以享受到原厂的保修服务。
陷阱四:红包与黑客齐飞
“双11”期间,各种红包、代金券满天飞舞,让消费者领到手软。但一些不法分子也打起了“红包”的主意,利用微信、QQ等社交工具,发布伪装成红包的恶意链接,窃取用户个人信息甚至账户资金。
防骗秘籍
除了加强安全防范意识之外,千万谨记需要个人信息的红包不要碰、分享链接可抢红包不要信、与好友共抢的红包需谨慎、高额红包不可信、拆红包要求输密码是诈骗。
陷阱五:低价拼团有陷阱
社交拼团购物往往打着熟人经济、亲情友情牌,很多平台充斥着质量差、以次充好、服务差等问题。但由于一般购物金额不大,消费者往往不会积极维权。
防骗秘籍
有几类常见的拼团陷阱要小心。“一元拼大奖”实为骗下载的抽奖,消费者很难中奖,中奖者也缺乏透明。低价拼团难拼成,商家实际上是为了获取用户隐私信息,将其贩卖获利。虚假的拼团链接甚至可能带木马病毒,成为诈骗分子设下的圈套,造成个人经济损失。
陷阱六:“李逵”“李鬼”要分清
看似同样的电视机,为何线上线下价格相差千元?这背后是“电商专供”在“捣鬼”。“电商专供”商品分三种情形,即同款不同质(同一型号的商品,质量却明显不同)、同牌不同质(同一个品牌,但质量有区别)、盗用品牌(盗用品牌商家的品牌)。
防骗秘籍
“电商专供”商品与实体店销售的产品看似一模一样,仔细看会发现颜色、内件配备或某些功能存在差别。实际上“电商专供”商品一般是价格较低而品质稍逊的商品。“电商专供”商品一般在服装、电器、鞋帽、箱包等品类较多,消费者要擦亮眼睛。
陷阱七:冒充客服发短信
剁手节后,不少人收到这样的短信:“由于系统升级,查询到您帐户异常……请拨打4008***610电话办理激活退款”,有的甚至还能准确报出买家个人信息和网购交易记录,这类冒充网络商家客服的诈骗短信具有很大欺骗性。
防骗秘籍
在拨打商家客服咨询时,一定要仔细确认为其是否官方电话,以免上当受骗。尤其是让您输入个人身份信息、交易账号、银行账户和密码的,很大程度是诈骗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