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论文
仲裁解决商业秘密纠纷
作者:唐湘凌 律师 时间:2013年09月09日
仲裁解决商业秘密纠纷
宁夏ZY物产进出口有限公司与宁夏FM蔬菜脱水集团有限公司
侵犯商业秘密纠纷上诉案
案件要旨:当事人可选择以仲裁方式解决商业秘密纠纷。前提是当事人各方均同意以仲裁方式解决争议,并订立具有明确的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仲裁事项、仲裁委员会的仲裁协议。与诉讼相比,仲裁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保密性和快捷性,因此,当事人可在综合考虑开庭的便利程度、时间长短等因素后,选择是否约定以仲裁来解决商业秘密侵权纠纷。
编者注:本文摘自北京唐湘凌律师主编的《商业秘密保护实务精解与百案评析》(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一、案件来源
宁夏回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2005)宁民知初字第1号、最高人民法院(2007)民三终字第1号判决书。
二、基本案情
1998年10月,原告ZY公司获得进出口经营权,其主要贸易业务为经营脱水蔬菜的出口贸易。此后,ZY公司投入大量资金、人力、物力,开发建立了客户经营信息网络,并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自1998年起,该公司就采取了与职员签订保密协议,制定保密制度,指定专用计算机,并设置密码等保密措施。1999年至2001年,ZY公司每年与国外客户成交一定数量的脱水蔬菜销售业务,客户包括荷兰的D公司、德国的M公司、美国的FDP公司等。
1998年9月,被告马某应聘到ZY公司工作,任公司单证科业务员,从事出口货物制单和储运工作。1999年2月,马某与ZY公司签订劳动合同书,聘期为五年。同年6月,马某与ZY物产股份公司签订保密协议,约定公司商业秘密的内容为对外签订的各种经济合同和协议的内容格式、生产销售采购管理的工作方案和计划、公司的客户档案资料等技术、经营和管理信息。马某在ZY公司工作期间,经手办理ZY公司与国外客户(包括涉案的国外客户)脱水蔬菜销售业务的出口报检、报关、储运、银行结汇等具体业务。2001年1月,马某未与ZY公司办理解除劳动合同等辞职手续便离开了ZY公司。
1999年被告刘某进入ZY公司,2000年6月开始从事开发脱水蔬菜出口美国市场的业务。1999年9月,刘某与ZY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同年10月签订保密协议(保密协议和劳动合同的内容与马某签订的内容相同)。刘某在ZY公司从事外销业务期间,掌握ZY公司的国外客户资料及公司对外销售脱水蔬菜的经营信息资料。2001年6月,刘某向ZY公司提出辞职申请,离开了ZY公司。
2001年3月初,马某应聘到被告FM公司工作,从事与其在ZY公司工作性质相同的办理脱水蔬菜的出口单证、储运和银行结汇业务。FM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张某告知马某若其把FM公司通过外贸公司做的业务拉过来由FM公司直接同外国客户做,每做成一笔,公司按货物离岸价1.5%给其提成。
2001年4月某晚,马某到ZY公司刘某的办公室,将载有ZY公司对外销售业务人员与国外客户联系业务时积累的客户信息和销售经营信息的电子邮件拷贝到软盘上后离开。数天后,马某从刘某处取得记载ZY公司客户信息资料的笔记本,并复印了其上的全部内容。回到FM公司后,马某以ZY公司电子邮件的格式、交易方法等客户经营信息内容为参照,用FM公司的产品名称、数量、库存商品最低成本价等信息制作成“模式化”(即固定邮件格式)的电子邮件,向从ZY公司窃取的200多家国外客户发送了电子邮件。
同年4月17日,马某办理FM公司出口单证业务时,ZY公司法定代表人何某从马某处抢走了FM公司出口货物的品质证书,并指责马某为什么到其他公司从事与ZY公司相同的业务。事后,张某(FM公司法定代表人)向何某打电话索要,电话中何某告诉张某,FM公司聘任马某做业务使用的是ZY公司的客户信息。
2001年4月、7月、8月,马某分三次通过窃取的电子邮件向100多家国外客户发送有关FM公司销售脱水蔬菜的电子邮件,收到回复后,按照ZY公司电子邮件中的交易方法、价格谈判方式,与国外客户就FM公司的货物进行交易。此后,FM公司陆续与国外一些客户取得联系并成交了出口脱水蔬菜的业务。 2001年7月,刘某经马某介绍到FM公司从事脱水蔬菜对外销售业务,FM公司也向刘某作出按离岸价1.5%提成的承诺。刘某到FM公司后,利用ZY公司的客户经营信息先后与荷兰D公司、德国M公司、意大利N公司从事脱水蔬菜销售业务。
自马某、刘某到FM公司至案发时止,FM公司利用非法获取的ZY公司的客户经营信息,先后与意大利N公司、荷兰D公司、德国M公司等国外8家客户成交出口脱水蔬菜业务38笔,共计获得销售收入76万美元。马某获得公司提成人民币28000元,刘某获得提成人民币8000元。
2002年3月,ZY公司以马某、刘某侵犯其商业秘密造成巨额经济损失为由向银川市公安局报案。立案侦查中,公安机关搜查了马某、刘某在FM公司的办公室并扣押了马某从ZY公司窃取的电子邮件打印件、传真复印件、刘某笔记本复印件以及FM公司与国外客户(包括涉案8家客户)往来的电子邮件等。在公安机关审讯中,马某、刘某供述了釆用窃取、泄露等方式获取ZY公司客户经营信息,并在FM公司出口销售业务中披露、使用所获信息的事实经过。
2003年7月8日,ZY公司以FM公司、马某、刘某侵犯其商业秘密为由向宁夏回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请求三被告赔偿经济损失、名誉损失并要求FM公司立即停止侵害,不得再继续使用窃取的商业秘密,同时在新闻媒体上公开道歉。
三、法院审理
宁夏回族自治区高院认为,原告ZY公司涉案客户名单资料、客户经营信息等是ZY公司在与国外客户长期接触后总结形成的,体现了公司的经营特点,对于同行业一般人员来说不能够轻易取得,具有秘密性;ZY公司利用上述信息,与多家国外客户达成销售业务,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利益,具有价值性、实用性;并且ZY公司通过建立保密制度,与员工签订保密协议等措施对相关信息进行了保密。因此,上述涉案客户信息属于ZY公司的商业秘密,应受法律的保护。
被告马某以不正当手段获取了ZY公司的客户经营信息,并为FM公司与国外客户联系出口脱水蔬菜销售业务。刘某将持有的客户资料笔记本交给马某复制,泄露了ZY公司的客户信息。二者又共同在FM公司的经营活动中披露、使用ZY公司的客户经营信息,使FM公司与ZY公司客户信息中的8家国外客户成交38笔出口业务,二人的行为侵犯了ZY公司的商业秘密。被告FM公司在聘用马某、刘某二人时,已知道二人原是ZY公司的业务员,在发生“抢单证”冲突后,FM公司更是在明知马某利用ZY公司的客户信息联系业务的情况下,放任马某、刘某的行为,主观上具有过错,客观上披露、使用了ZY公司的商业秘密,并获取了经济利益。因此,可以认定FM公司的行为亦构成侵犯ZY公司的商业秘密,应承担民事责任。但因无证据证明马某、刘某、FM公司捏造、散布虚伪事实贬低、毁损ZY公司的企业名誉,故法院对ZY公司要求FM公司赔偿其企业名誉损失费100万元的主张不予支持。
综上,一审法院最后判决:FM公司于判决生效十日内赔偿ZY公司经济损失及合理费用348万元;FM公司不得公开披露、扩散ZY公司的客户经营信息;FM公司自本判决生效十日内,于本地主要报刊上刊登向ZY公司道歉的声明。(因马某、刘某已被追究刑事责任并判处经济处罚,故在本案中不再承担民事责任)
ZY公司、FM公司均不服原审法院的上述判决,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上诉。ZY公司诉称:原审对部分事实认定不清;赔偿数额过低。FM公司则认为:被上诉人ZY公司并不拥有法律上所指的商业秘密。其电子邮件内容基本上是要约邀请,没有商业秘密特有的价值性,也无证据证明被上诉人与这些客户发生过实质性的贸易往来;上诉人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以善意第三人身份获取、使用了被上诉人的客户名单,不应承担任何侵权民事责任;原审判决确定赔偿数额错误;原审判决上诉人承担赔礼道歉的责任不当等。
最高人民法院经审理后,对案件主要事实的认定与一审法院基本相同,认为:原审法院认定涉案客户名单经营信息属于商业秘密且为FM公司使用正确,上诉人FM公司主张诉争客户名单经营信息不是商业秘密的上诉请求不能成立;FM公司聘用马某和刘某时知道其曾为ZY公司职工,并掌握该公司的经营信息,故其在尚无充分客户信息来源情况下成交大量外销业务,应具有注意义务,履行必要的审查职责。但FM公司对马某、刘某的行为未进行询问或审查,更未采取进一步措施制止,主观上存在过错。故FM公司对马某、刘某二人披露和使用ZY公司商业秘密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关于侵权损失赔偿额,法院在综合考虑当时当地出口外销脱水蔬菜企业的一般经营状况、相关成本、费用及营业利润等情况,酌情予以确定;由于赔礼道歉的民事责任适用于加害人的行为侵害公民或法人的人格权,给受害人造成商誉、名誉损害的情形。现尚无证据证明FM公司的侵权行为已造成ZY公司名誉或者商业信誉受损,故FM公司可不必承担赔礼道歉的法律责任。
综上,最高院最后判决FM公司不得公开披露、扩散ZY公司的客户经营信息;并于判决生效十五日内赔偿ZY公司经济损失及合理费用94万余元。
四、律师点评
本案中,原告ZY公司在发现员工马某、刘某离职后将自己的商业秘密信息泄露给FM公司,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并以提起民事诉讼的方式追究马某、刘某以及FM公司的民事责任。那么,商业秘密侵权纠纷除了以民事、刑事诉讼或通过行政途径解决外,是否能以仲裁的方式解决呢?
根据《仲裁法》的有关规定,可知除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以及依法应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不能以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外,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都可以仲裁。由于商业秘密纠纷不属于上述不能仲裁的情况,因此只要当事人自愿将与商业秘密有关的争议提交仲裁机构进行仲裁的,商业秘密侵权当然通过仲裁方式予以解决。
当事人自愿采用仲裁方式解决商业秘密纠纷的,可通过订立单独的仲裁协议,或在商业秘密保密协议、竞业禁止协议中订立仲裁条款的方式予以约定。仲裁协议可在争议发生前订立,也可在争议发生之后在当事人自愿协商同意的基础上订立。根据《仲裁法》第十六条第二款的规定:“仲裁协议应当具有下列内容:(一)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二)仲裁事项;(三)选定的仲裁委员会。”其中,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即指当事人明确表示愿意将与商业秘密有关的争议提交仲裁机构仲裁的意愿;仲裁事项则为当事人所提起的交由仲裁机构仲裁的争议事项的具体范围,如当事人一方违反保密约定、竞业禁止等事由给另一方造成损失等;而选定的仲裁委员会,则为当事人双方共同同意选择的依法成立的仲裁机构,该仲裁委员会的选定必须明确,若未明确选定,或名称上模糊、有争议,则很有可能使该仲裁协议无效。
由于仲裁是建立在当事人之间协议的基础之上,因此仲裁机关的管辖权并非是强制性的,且仲裁员也由当事人自己指定,因此比诉讼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同时,由于仲裁一般以不公开审理为原则,且仲裁员、仲裁秘书都均负有保密义务,因此当事人的商业秘密不会因仲裁而泄密,具有极强的保密性。而在执行上,仲裁裁决与法院判决并无多大的差别,都具有法定的强制力,在一方当事人不执行生效的仲裁裁决时也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因此,商业秘密侵权纠纷的当事人可考虑开庭的便利程度、时间长短等因素,选择是否采取以仲裁来解决争议。但应注意到的是,仲裁是实行一裁终局制的,只有在发生法定情形时才可申请法院撤销仲裁协议,并且当事人一旦选择了仲裁,就不能再向法院提起诉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