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随笔
防范不良校园贷,学生要谨慎
作者:张国权 律师 时间:2018年09月12日
随着开学季的到来,一些不法分子也盯上了“开学经济”,试图利用校园贷诱骗学生。对此,教育部日前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各高校集中开展校园不良网贷风险警示教育工作,开设金融安全相关课程,引导学生树立金融理财观念和金融安全观念。
从普惠金融的角度来看,贷款上学、毕业还贷本属正常,大学生通过金融服务支付求学费用,不仅可以解决因贫失学的问题,而且有助于培养理财意识,还能够锻炼独立生活能力。中国的助学贷款已经有20多年历史,相当数量的大学生从中受益。但随着行业发展,一些非正规金融机构尤其是网贷机构大量进入市场,其贷款用途早已突破求学必需,开展业务过程中的获客、审贷、放款、催收等环节存在大量的违规操作,出现明显的违法行为。一些掉进非法校园贷陷阱的大学生,把本应美好充实的校园时光用于应付债主、东躲西藏,有的甚至被迫辍学,实在是不应该发生在“象牙塔”内的现象。
大学生虽说在年龄上或已达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界限,但大多涉世未深,不一定具备甄别金融产品真伪的能力,再加上一些不良消费风气侵蚀校园,难免会有非理性的举债消费行为。严格规范校园贷,保证大学生安心读书,更多需要学校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事实上,监管部门规范校园贷的行动一直在推进当中,比如2017年5月份由银监会、教育部等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一律暂停网贷机构开展在校大学生网贷业务,明确未经银监会批准设立的机构不得进入校园提供信贷服务,这项政策可谓是打中了非法校园贷的七寸。
当然,不法分子不会轻易放弃校园市场这块“肥肉”,如果不能登堂入室,他们就会选择旁门左道。据媒体报道,经过一系列整治,校园贷得到了遏制,但部分网贷平台换上马甲,将小额现金贷款业务包装成回租贷、培训贷、创业贷等名目,通过社交软件等渠道,继续坑害大学生,一些大学生上当受骗,身心和财产受到了侵害。由此可见,非法校园贷花样翻新,要想保卫校园净土,除了加大监管措施的力度之外,还要保持政策的长期持久,并且根据情况变化实时更新。当前正值开学季,大批学生走入校园,尤其有必要亮明政策,加强对学生的保护。
另一方面,部分大学生缺乏正确的消费观,未能处理好学业与消费的关系,也是导致自身陷入校园贷不能自拔的原因。调研发现,近两年因为校园贷引发的恶性事件,没有一例是因为缴不起学费、生活费导致的,更多是因为盲目超前消费等。对此,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群体的理财教育和消费引导。按照教育部此次的通知要求,高校应开设金融安全相关课程,引导学生树立金融理财观念和金融安全观念;增强学生对网贷风险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对不良网贷的甄别抵制能力;对超前消费、过度消费和从众消费等问题,要及时发现和引导,培养勤俭节约意识,等等。从家长的角度,也应及早入手进行教育,并以身作则,教育孩子不攀比、不虚荣,为他们上好人生的消费课。
甄别和防范非法校园贷需要群策群力,监管部门要睁大眼睛,学校方面要提高警惕,大学生要改变消费观念。惟其如此,才能让非法金融活动远离校园,为大学校园营造一个安全有序的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