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随笔
钉子户|你为什么还在“钉”着?
作者:北京京平律师事务所 律师 时间:2018年07月09日
“要不是拆迁补偿低得可怜,谁愿意做“钉子户”呀!”电话那头的王大爷感慨着,王大爷已经60多了,虽然眼神不太好,但是还是能看到评估报告上少的可怜的补偿金额,一怒之下轰走了拆迁人员,做起了“钉子户”。
我们因拆迁结缘,王大爷成为了我们京平拆迁交流大家庭中的一员,被钉子户已有半年,拆迁却没有任何的进展,最近打算聘请律师介入。
跟我细数着自己做“钉子户”的心酸点滴,60多岁的汉子忍不住哽咽:“真不是人过的日子!”
听完王大爷的经历,我重重地叹了口气,不知道从何时起多了“钉子户”这样一个贬义词,“钉子户”被打上了“蛮横”、“贪婪”、“损公肥私”的标签。没人喜欢“钉子户”,可谁又愿意做“钉子户” ?!
可有谁知道,这样一个带着偏见的标签,将多少本来可以与你我一样安居乐业的普通人压得窒息。多少被拆迁人,面临支离破碎的过去和无路可走的未来,现实本已不堪重负,却还要变成大家口诛笔伐、人人厌恶的对象。都觉得钉子户只在乎自己,从来不管其他人的利益,当钉子户就是为了多拿拆迁补偿而已,钉子户都会拿到很多很多的钱。
可是“钉子户”的生活过得怎样,外人又怎么说得清呢?
当“钉子”都是生活所迫
王大爷
“律师,你觉得俺这里的补偿合理不?”“非常不合理,都不能保障你们的基本生活!”
京平律师
王大爷
“那咋办?我不愿意做“钉子户”啊,跟政府对着干的,我们能有什么办法吗?”
京平律师每次接待这样的咨询,都暗自难过:
如果补偿合理,谁不愿安安稳稳地过日子呢?
如果拆迁可以维持或者提高大家的生活水平,那大家都不会“钉”着,大部分的被拆迁人之所以走上这条道路也实属无奈之举。
房子是大多数拆迁户的命根子,那是一代甚至是几代人的积累,房子越来越贵,可我们精心爱护的家却越来越不值钱,自建的几百平敞亮大房只能换来小的可怜的蜗居,谁心里会舒服呢?
“钉子户”的冬天有我们体会不到的“寒冷”
沈阳的冬夜,气温零下30度,被毁房屋前的简易棚,张律师在这里会见了自己的委托人。因为棚改施工,他家的房子已经不能住了,只能在房前搭建了简易棚,张律师在简易棚中见到了他们一家。
屋外在刮大风,屋里在刮小风。一家人的热情缓解了律师旅途的疲惫,但律师却从他们深陷的眼窝中看到了难掩的酸楚。零下30度的天气里,断水、断电、威胁恐吓等种种手段对于他们一家来说是家常便饭。如果不是律师介入,真不知道这一家还能够熬多久。
“钉子户”的寒冷不经历过怎么体会的到!
“钉子户”钉不出高补偿
动工于2007年的深圳北站前方,曾经有一座7层小楼,它的业主杨女士曾经被坊间传为“深圳最牛钉子户”,历经7年谈判终于在2017年签订了拆迁补偿协议,曾有传言说她2012年2000万都不拆,现在赔偿1.2亿,轰动了网络。
可实际她只拿到1600万,现在一家几口人正挤在一套小房子里,现在深圳的房价,随随便便一套房就要七八百万。相比自己的7层楼,这点补偿实在是太低了!
7年的“钉子户”生活,艰苦的谈判并没有为她争取到高额的拆迁补偿,其中艰辛岂是一般人可以想象的?这7年的“钉子”生活给她带来的只有辛酸!
“钉子户”哪有那么容易当,这场拼上全部身家的赌博,输多赢少!
“钉子户”要有“钉子精神”
我们京平拆迁群中有位著名的“钉子户”,也是京平的老朋友,网名“钉子精神”,把自己在拆迁维权大战中的经验教训总结成一句句语录,句句入骨,令人深思,这部《钉子语录》拿出部分与大家共勉:
我们毕竟处在法治社会,不允许革命、不允许再拦官老爷的轿子喊冤,虽现如今我国法律体系尚不完善,公民法律意识尚且薄弱,但是我们确实为推进我国法制建设一直在努力,所以我们还是要相信法律的力量,通过司法维权的路尽管困难重重,仍不失其意义!
我们应该具备这样的“钉子精神”,不是盲目去做“钉子户”,而是用有理、有力、有节的法律途径,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
我们也许是“钉子户”,但是我们钉的不是无理取闹,我们要的是公平合理,我们不是坐地起价,不过是在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我们要用法律程序来维护我们自身的合法权益。
胸有“钉子精神”,手握法律武器,做一个聪明的“钉子户”,“钉”也要“钉”得有策略,祝大家早日拿到满意的拆迁补偿,愿世上不再有“钉子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