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律师随笔

不安排岗位只发最低工资,“软裁员”是否合法
作者:曲延波 律师  时间:2014年03月23日

不安排岗位只发最低工资,“软裁员”是否合法
□北京中闻律师事务所 沈斌倜
  软裁员,是指用人单位采取变相裁员的方式,采取降薪、不安排工作岗位等手段,迫使员工主动辞职,从而避免 《劳动合同法》 的一些规定和补偿,软裁员并非直接裁员,但其实质目的就是裁员。
  比如,企业以“人员富余”为名,不安排员工工作岗位、只支付基本工资,如果员工不同意就请主动离职。
  遭遇软裁员的员工无法像正常裁员或者辞退那样,拿到法律规定的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
  软裁员的常见手段
  既然是软裁员,企业往往会采取五花八门的手段,实践中主要有:
  1、故意停发或减少员工奖金,停发或者少发福利。
  2、故意调动员工工作岗位,使员工在不擅长的工作岗位中无法发挥所长,主动辞职。
  3、变更工作地点,异地调动,使员工在无法接受、让员工知难而退。
  4、制定不符合市场的目标让员工完成,提高业绩指标,使员工无法适应这种突如其来的压力而主动辞职。
  5、故意进行部门重组,使员工失去原工作岗位,不予安排工作、无薪长假、或强制进行学习培训,发放最低工资待遇,员工无法忍受主动辞职。
  软裁员涉嫌违法
  软裁员不是正常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尽管“软裁员”表面看来为企业节省了一部分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但容易引发道德风险和法律风险,丧失员工的信任度,影响到在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软裁员一般会也会使多名员工的工作处于不稳定状态,容易引发大规模集体劳动争议,影响社会和谐,也对企业的正常经营造成影响。
  软裁员中的不提供岗位,并发放最低待遇的行为,无疑是违反相关规定的。
  依据 《劳动合同法》,只有两种情况下用人单位才有权发放最低工资待遇:第一种是停工产业导致员工待岗; 第二种情况是和员工协商一致。如果企业的做法不符合以上任一种情况,发放最低工资没有法律依据。
  劳动者应及时维权
  《劳动合同法》 规定了劳动合同的变更应当经过协商一致或者符合法定的情形,劳动者的工作岗位、工作内容以及工资待遇受劳动合同法的保护,如果没有法定情形,只要劳动者不同意变更劳动合同内容,用人单位强行推行这些手段,容易引发法律风险,遭遇软裁员的劳动者应及时向当地劳动部门投诉或提请仲裁。
  同时,应从程序的合法性和涉及人员的规模等方面着手,对软裁员的“裁员实质”进行举证和论证,要求劳动行政部门予以干涉,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