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律师随笔

律师教你如何绕出取证陷阱
作者:余谭生 律师  时间:2018年09月07日
律师教你如何绕出取证陷阱
 
北京网动公司诉北京澳龙枭公司侵犯软件著作权纠纷案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 著作权 侵权 工具性软件 网动多媒体视频会议系统 陷阱取证
案由:侵犯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纠纷
审判法院: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
审判程序:第二审程序
案号:(2005)高民终字第1263
结案日期:20051213
上诉人:北京澳龙枭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原审被告)
被上诉人:北京网动科技有限公司 (原审原告)
涉案法条: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
著作权法》第四十六条第三项、第四十七条第一项、第四十八条第二款
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二十三条第四项
裁判规则:通过合法的公证购买获取的证据可以作为判断依据
案情简介:澳龙枭公司未经北京网动公司许可,擅自复制、销售北京网动公司独立开发并登记著作权的网动多媒体视频会议系统侵犯了北京网动公司对该软件产品所享有的著作权,要求其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争议焦点:
原告陷阱取证是否合法?所得证据可否作为证据使用?
法院裁判:
一审判决
(1)自本判决生效之日起被告北京澳龙枭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立即停止复制、销售《网动多媒体视频会议系统软件3.0》计算机软件;
(2)自本判决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被告北京澳龙枭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中国计算机报》上公开向原告北京网动科技有限公司赔礼道歉(逾期不履行,本院将公开本判决书的相关内容,费用由被告北京澳龙枭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承担);
(3)自本判决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被告北京澳龙枭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赔偿原告北京网动科技有限公司经济损失人民币十万元;
(4)驳回原告北京网动科技有限公司的其他诉讼请求。
案件受理费8630元由被告北京澳龙枭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担(本判决书生效后七日内交纳)
二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律师解读:
本案的审理中,长昊律师认为: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民事侵权行为特别是软件侵权行为的隐蔽性及其对抗执法技巧在提高,如果权利人表明身份进行调查取证,往往发现不了侵权在有效证据,即便发现了也难以保存,因此民事诉讼中的陷阱取证应运而生。
所谓陷阱取证,有人说它与刑事诉讼中的侦查陷阱颇为相似。
相关理论将陷阱取证区分为犯意诱发型和机会提供型两种。所谓犯意诱发型是指嫌疑人本无犯罪的故意心理,只是在侦查人员的引诱下才产生犯罪的故意心理,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侦查人员的引诱,嫌疑人则不可能去实施犯罪。机会提供型则不然,所谓机会提供型是指嫌疑人的犯罪心理是其自发产生的,侦查人员只不过是给其提供了一个犯罪机会,并且这一机会与其他任何人所提供的机会对嫌疑人犯罪心理的产生并没有任何实质差别。从国家侦查机关的职责以及人权保障的角度出发,严格禁止犯意诱发型的陷阱取证,而对机会提供型的陷阱取证在予以认可的同时也都从实施的程序上进行了严格限制。
在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中,原告不暴露真实身份,以普通顾客的身份购买侵权产品获取侵权证据符合证据的合法性。因为侵权行为在取证前已经存在,侵权人的侵权服务对象是不特定的对象,没有取证人的行为仍然会存在。
但是陷阱取证必须把握的一个限度就是:在进行上述取证工作时没有采用引诱等非法手段,所有事实都是在被取证人原本就有的正常经营活动范围之内(亦即其原本就在制造和销售侵权产品,而不是本来不制造、销售侵权产品,仅仅是因为耐不住取证人所诱惑的交易的利润诱惑而临时起意进行侵权活动),法院就应该认定这种取证的合法性。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条规定,当事人自行或者委托他人以定购、现场交易等方式购买侵权复制品而取得的实物、发票等,可以作为定案的证据。公证人员在未向涉嫌侵权的一方当事人表明身份的情况下,如实对另一方当事人按照前款规定的方式取得的证据和取证过程出具的公证书,应当作为证据使用,但有相反证据的除外。
 

律师资料

余谭生律师
电话:15915344…

我的精采回复

最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