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业商业秘密泄露的原因分析
企业商业秘密泄露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大部分企业管理层对商业秘密认识不足,员工保护商业秘密的意识十分薄弱,相关培训工作缺乏,商业秘密保护措施流于形式。
(2) 部分企业认为跟员工签订了商业秘密保护协议就不会有问题了。实际上,事前防范的成本远小于事后追究,且其作用明显。
(3) 企业对商业秘密保护的措施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和应用,使得第三方有机可乘,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窃取了商业秘密。
二、法尔胜商业秘密保护体系的构建
企业员工泄露公司重大商业秘密、不正当竞争者恶意窃取企业商业秘密等行为在企业的日常经营过程中经常出现,给企业带来了重大的影响。为此,法尔胜集团公司(以下简称“法尔胜”)高层领导在构建商业秘密保护体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建立职能部门及制度公司成立了专业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在商业秘密方面建立预防和保护机制,形成以集团领导牵头,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负责管理,各子公司负责实施的立体框架,以制度规范,程序化操作等完善的商业秘密预防体系,从源头上杜绝商业秘密泄露。
2、加强员工的管理员工在职期间,将掌握的商业秘密泄露,以及员工离职后将知悉的商业秘密泄露,是商业秘密泄露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由公司的人事部门负责,严格规范对人的管理,是防止商业秘密泄露的第一关。法尔胜对所有的新入职员工,制定了《员工入职声明书》、《入职承诺书》,《保密协议》,对离职的员工,制定了《离职承诺书》、《保密承诺书》。同时,视情况与重点员工签订《竞业禁止协议》,从源头做起,做好防范工作。
3、建立经销商、供应商资料库有些企业为了获取竞争者的商业秘密,会委派员工应聘进入竞争对手的企业。有些供应商为了取得订单,也会向竞争对手透露企业的信息。因此,建立经销商供应商信息资料库,确认其为商业秘密,可以有效避免泄密风险,保护企业核心资料。
4、建立来访人员登记制度
参观厂区是提高企业形象的方式之一,也是泄露商业秘密的渠道之一。为此,公司对来访人员实行审批登记制度,对需参观厂区的来访人员制定参观计划,指定参观时间、路线,并有专人陪同。
5、完善管理制度
公司在日常运营中,注重管理制度的完善。如企业参加展览会和对外宣传、企业计算机信息备份加密、规范员工行为、将企业商业秘密的接触者分别设定权限范围、签署培训保密协议等。同时,注重及时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对管理制度进行改进和完善。
6、规范对计算机的使用管理
法尔胜涉密计算机均设置了秘密口令,对所有关键数据和软件进行加密。存储于计算机内的有关商业秘密的信息,未经各成员单位负责人批准,任何人不得复制和披露。
7、加强培训公司聘请相关的专家、律师等专业人士对员工进行商业秘密相关知识的培训。商业秘密保护制度建立后,须对员工进行培训,告知员工哪些为商业秘密,公司如何进行保护,员工如何进行防范等。同时,与员工、供应商等签订保密协议,明确告知其应遵守的保密准则,及泄密后可能给公司带来的损失、其应承担的法律后果和经济赔偿责任等。通过不间断的培训,加强员工、供应商等的商业秘密防范意识。同时,还责成公司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加强对各涉秘部门、人员的监控、监督力度,从制度上予以防范。通过培训和监督机制,使保护商业秘密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
8、做好技术秘密的认定和申报技术性商业秘密是企业商业秘密管理中的主要部分,企业在研发过程中的所有数据资料,以及研发成果中不适宜申报专利的技术,必须及时确认为商业秘密。主要措施为:
(1) 可以采取“单一技术单一人员控制”的策略,即针对所有核心技术的每一个环节均只有授权专人知晓,从而避免由于个别不良员工掌握全部核心技术后泄密。(2)针对核心技术人员签署保密协议。(3)在推广策略控制方面,实行内外部两手抓的策略,企业内部员工严格执行保密制度,避免内部员工泄露商业秘密。外部有合作的关联机构,及时签署保密协议,防止商业秘密的泄露。
9、加强谈判时期的商业秘密保护
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企业重大合作项目谈判时期的商业秘密保护。(1)加强谈判组成员对于商业秘密保护的思想认识,并进行保密教育,签署保密协议。(2)构建商业秘密保护监控小组,整体保护谈判时期的商业秘密.(3)在谈判阶段控制谈判组成员的交往或接触对象。(4)谈判资料分类、分开、专人管理。
10、邀请公司律师参与知识产权管理在采购、研发、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邀请公司律师派专人参与其中,从起草合同开始入手,避免合同中对商业秘密保护的漏洞,由于法律事务部的参与,避免了经营过程中商业秘密泄露的风险。对于涉及侵权的事件尽量通过律师部门进行协调,以协商方式解决,避免因诉讼给双方造成的诉累及对企业商业信誉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