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案例
《美国和欧洲的检察官》一书发布 专家学者齐聚一堂“话”检察事业
作者:杜红涛 律师 时间:2019年08月22日
2019年8月14日,江苏省人民检察院举行了《美国和欧洲的检察官》新书发布会。该书由法律出版社出版,是“江苏省人民检察院编译丛书”的第一本,也是“首例”由省级检察机关编译的国外检察专著。当天,数十位来自高校、出版社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出席发布会。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为更好地学习借鉴各国司法办案做法和具体制度设计,2018年下半年,江苏省检察院启动域外检察系列丛书编译出版工作,并选取《美国和欧洲的检察官》作为第一本。该书编译工作从2018年5月启动,经历3轮交叉校稿,于2019年5月出版。
为保证编译工作顺利进行,省检察院从全省检察机关中挑选出40余名有志于从事编译工作的检察官组成编译中心,并组建一支15人翻译团队。团队成员来自刑事检察、民事行政、研究室、案管等不同条线,上至70后下到90后,其中一些拥有海外留学背景,一些则拥有翻译专业、外语专业等科班教育背景。
该书原著作者为瑞士的古尔蒂斯·里恩,全书采用比较研究法和实证分析法,探究比较美国和瑞士检察官的角色和职能,重点考察了两个国家检察官在各自刑事司法系统内的地位、权力和责任,着力研究了检察组织机构及检警关系,广泛讨论了检察官在刑事司法系统中的作用,介绍了检察官个人负责的制约方式,最后研究了对检察官的内外部监督以及民事、刑事和纪律责任,同时对法国和德国的检察制度进行了全面介绍。
记者在发布会现场了解到,由于当前国内相关检察译著或长于理论介绍,短于实务操作,或多于叙事普法,少于制度普及,对检察制度比较研究方面的优秀书籍更是凤毛麟角。美国、欧洲等检察制度历经数百年沉淀,其立法技术、司法经验经历了长期探索、试错,引入西方检察制度的最新比较研究,以贴近中国检察土壤、符合中国检察发展规律的视角审视、借鉴,更有利于将“他山之石”在中国检察实践中用足、用好、用活。
“检察事业是不断生长的有机体,它的生命力源自开放融合,自我革新。我们期望通过域外撷英,挖掘西方检察制度中蕴藏的智慧,拓宽检察事业的‘景深’,赋予中国检察语言更多深度,滋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事业蓬勃的生命力……”江苏省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刘华的一席话赢得参加发布会的专家学者深深地共鸣。
暨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张鸿巍表示,尽管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但也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要全球范围内为中国检察研究找一面镜子,弥补短板,跟上国际潮流。而本书就瑞士、德国、美国等在检察制度发展、检察裁量权、检察权监督制约机制等各方面进行了介绍,为中国检察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思路和经验。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程雷表示,该书所涉及的内容向读者展现了西方国家检察制度、检察官权力与义务,尤其是检察官在刑事司法中主导作用是如何形成、如何发挥作用等,这对今后中国检察事业发展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法律出版社总编孙志华则表示,进入新时代,伴随司法制度改革不断推进,检察制度改革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为此,我们要学习借鉴,海纳百川,理论先行,发挥检察发展改革创新过程中理论的引导作用。此次,江苏省人民检察院编译的系列检察专著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理论体系上做出了基础性尝试。”
“正如张军检察长所言:‘以他国为镜,可以增自信知不足’。从这本书中,我们也发现包括欧洲、美国在内的境外检察制度,在面临诉讼爆炸、案多人少等现实困境时,他们对于检察制度的创新能力值得学习借鉴。”刘华表示。检察制度是法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积极回应时代的诉求,更具有兼容性、革新性,才能“走出”自身,融入鲜活的司法实践。
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