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友情输给了 借钱
有人说,人情,是用来欠的,欠的越多,交情越深。
然而法庭上,有一些人错把“人情”当“友情”。
小阳是我在法庭上见过的最“理直气壮”的欠债者。
原告小慧是一位来上海打工不久的毕业生,和同事合租了一个公寓,每个月的工资除去吃穿租房基本所剩无己。
大学室友小阳有一天突然给她发微信说,家里出了点事,想要借几千元钱。
小慧是个仗义直爽的人,二话不说将自己一个月的工资转给了这位室友,自己勒紧裤腰带省吃俭用。
钱借出后,就像泼出去的水,有去无回。拿着“室友一场”的借口,小阳一拖再拖;看在“室友一场”的份上,小慧一忍再忍。
直到有一天,小慧的母亲生病急需用钱,小慧无奈之下发消息催小阳还款,可对方宛若人间蒸发。再发消息,微信就被拉黑了。
手头并不宽裕的小慧只能起诉到法院。
法庭上的小阳,非但没有任何歉意,反倒一脸不屑:“不就是欠你几千元钱吗?至于把我起诉到法院吗,真不够朋友!”
小慧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自己明明对朋友雪中送炭,而在朋友心中,自己真不够“朋友”。
曾经我们说,朋友是两肋插刀,朋友是赴汤蹈火,朋友是解囊相助。于是,有人举着“谈钱伤感情”的高尚牌坊,干着“真不够朋友”的道德绑架。
什么是友情?不妨到借贷的法庭走一趟。
庄子说,君子之交淡如水。让人舒服的友谊,不苛求,不强迫,不矫情,不黏人,有如白开水,尝起来淡而无味,咽下去润物无声。
三毛说,朋友之间,相求小事,顺水人情,理当成全。过分要求,得寸进尺,是存心丧失朋友最快的捷径。
再好的朋友之间也要有界限,再铁的哥们之间也要懂感恩。这世间,本没有无缘无故的付出:我帮你,是情分;我不帮,是本分。
请记住:别人对你的客气,切莫当成自己的福气。
文章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