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吉:未来十年中国向何处去 未来十年中国怎么办?除了要吸取上述世界各国两难的教益外,最重要的还是按邓小平教导:一切从中国实际(国情)出发。世界先进发达国家都面对结构性两难问题,不正是中国快速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吗?邓小平曾反复地告诫我们:“要抓住历史机遇”,“千万不要错过历史机遇”,遗憾的是中国是个发展资源不足又发展极不平衡的大国;中国虽不是超级大国也永远不做超级大国,但14亿人口却是世界最大的超级社会,各种社会问题都是人类史无前例的;中国自古以农立国,世界上最发达的农耕生产力造就了几千年最发达完善的封建主义社会,封建政治和文化等历史负担沉重;中国虽然有上百年工业化历程,特别是邓小平开拓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工业化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至今中国农业人口仍在60%以上,农业仍在小农自然经济的窠臼之中,尚未实现社会化大生产的市场经济改造,中国工业化还没有走完一半历程。根据2008年世界银行分类,中等收入国家年人均GDP为976-11,906美元,中国现在年人均GDP 5,000美元左右,处在中等收入国家中间偏下。凡此种种,中国正面对日益严峻的“中等收入陷阱”。中国如何避开或走出“中等收入陷阱”,是未来十年的根本使命。 1.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行到底 邓小平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彻底改变了前苏联到毛泽东时代的社会主义观。“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防止两极分化,最后达到共同富裕。”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第一位的,是硬道理。全民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不再是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真正的社会主义必须建立在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发达的市场经济基础之上。 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大大解放了生产力,中国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世界工厂”,在引领世界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改革开放还远未完成。从内容领域讲,还有国有企业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农业体制改革等等,尽管不断受到市场巨大冲击,但作为根本性体制变革还刚起步,甚至尚未起步。同时,从市场质量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准则是“社会需求、等价交换、自由竞争、法制公正、宏观调控、优胜劣汰、化劣为优”,相应的运行机制尚未完善,特别健全相应法制保证更是薄弱。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法制薄弱,从立法不足到执法不严,正是今日中国市场秩序混乱之源。因此,必须以邓小平那样巨大的理论勇气和革命胆略,进一步解放思想,彻底摆脱封建农业社会小生产意识,把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进行到底。改革开放是中国解放生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基本动力。“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增长,有利于国家实力的增强,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提高,是党和国家一切方针政策的依据和检验准绳。离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开放,发展方式和生产结构转型都是空谈,中国经济必将停滞乃至下降,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会错失历史机遇。 2.一切上层建筑都必须随之相应改革 随着经济基础发生根本性改革,政治、文化等一切上层建筑都必须相应的改革。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上层建筑不改革或改革滞后,必将阻碍经济体制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甚至已有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还会丧失。邓小平提出的中国社会主义改革是一个全面性的社会改革,他称之为“第二次革命”。如果说毛泽东领导了第一次以夺取政权为目标的“政治革命”取得胜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那么邓小平开创以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为旗帜的“第二次革命”是一场更加伟大更加艰巨也更为复杂的“社会革命”,它是中华民族复兴和富强之本。三十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历程,使我们深刻而痛彻地体验了“第二次革命”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一切旧的上层建筑决不肯自动退出历史舞台,用各种形式反抗和阻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甚至打着深化改革的口号恢复它们在改革中“失去的天堂”。因此,今后十年必须鲜明地提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继续以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为先导,同时一切上层建筑都必须随之相应改革;既是相应,上层建筑改革必须以巩固、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经济基础为目标、为检验准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