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律师随笔

在调控博弈中,谁将破坏“游戏规则”
作者:孙心远 律师  时间:2011年10月02日
      “新国十条”在一些人的欢呼声和另一些人的诚惶诚恐中过去了一月有余,现在真正走到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监控实施阶段,这一阶段将决定调控的效果如何
在过去的这一个月里,有几个现象较为重要:第一,政策出台后房价上涨势头得到遏制,社会情绪有所释放、缓和;第二、市场的观望情绪广泛建立,包括买方、卖方和服务商都在观望;第三、市场出现“量跌价稳”的胶着状态,成交惨淡但房价依然坚挺,出现所谓的“恒大假摔”现象;第四、地方政府出台实施细则的快慢和措施的刚柔与否,反映了地方政府参与博弈的姿态,此次调控的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此。
现象反映本质。之所以能“量跌价稳”而非“量价齐跌”或“量价齐稳”,正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房地产开发商、购房者各方力量博弈的结果,而这种博弈在接下来的时期将更加激烈。地方政府和开发商在高房价中获益最多,因此一定意义上属于利益共同体,对高房价是“不反感”的;而中央政府要规范产业健康发展,铲除利益勾结和腐败,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老百姓更不希望房价高得买不起。从力量对比上看,中央政府最强,但地方政府和开发商如果一定程度抱团,那么力量对比会发生变化,购房者因分散缺乏组织力量最弱。处于“无冕之王”的媒体尽管不是主体,但其“为谁所用”甚为关键,我们看到,目前媒体相对而言更多关注购房者,无形中增强的购房者力量。这些是理解房地产调控的一个出发点,特别是进入监控实施阶段、进一步显现调控效果的时候,博弈各方的策略和决心进一步显现,谁会破坏“游戏规则”也将得到验证。
现阶段,已经出现一些值得警惕的问题,可能最终导致预期效果不尽人意。
第一、中央出台政策指导意见并考核督查,真正的调控权力和责任下放到地方政府,这样一来,地方政府是否会破坏游戏规则?在政治任务和地方利益的平衡上对后者更为重视、重点考虑,调控政策是否会再次被架空?
第二、在所谓的考核、问责上,在具体的一些执法中,是否会流于走形式?老百姓很难相信,政府官员不但能从房地产中获得政绩,更能获取巨大个人私利,会下决心整治吗?都规范了还能“浑水摸鱼”吗?“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第三、开发商一样不是省油的灯,“腰板硬朗”是因为自认为抓到几个要害:国家不会打击房地产的,房地产涉及约60个行业,特别是不会“因小失大”,影响国家整体经济;其次,中国人那么多,现在又大力搞城市化,土地又那么少,价格降不到哪里去;再次,有地方政府这座靠山,不但他财政需要钱,更需要房地产发展来长领导的脸面,特别是在“潜规则”下拿那么多、吃那么多没有理由不为我说话,呵呵,还有很关键的一点是,去年“赚足了银子”,底气足了。负责任的企业也知道房地产业需要健康持续发展,但银子的魅力更大!
第四、一段时间后反而中央政府自己都观望起来,这是个要命的事。就像给重症病人治病,现在要截肢舍不得了,残废了怎么办?需要换器官,又担心手术失败了怎么办?这些很考验中央政府的智慧和决心,中央一犹豫在博弈中将立即陷入下风,另一方力量就会增长。要使房地产健康发展,房地产市场中的一些“潜规则”能不摧毁吗?现在人们已经不怕规则,而是怕“潜规则”。这些潜规则看起来纷繁复杂,但实际再简单不过:权势为王,金钱至上。
第五、现在有一种倾向和普遍的看法是——今年10月份左右可能会迎来抄底的机会?是吗?我认为年底到来前开发商要完成年度资金回笼计划,适度降价促销是完全可能的,但是否就是抄底的机会呢?在这一过程中,部分媒体会破坏游戏规则,态度会有所变化进而为开发商推销,老百姓此时更需要理性和耐力,仔细分辨,根据不同的情况购房者决定是否出手——最根本的一条是考虑价值与价格的吻合度,考虑性价比,千万不要受忽悠。
博弈是需要游戏规则的,是讲究规矩的。现在我们的问题不在于没有规矩,而在于不守规矩,不怕规矩。人总要怕点什么的,如果连“史上最严厉的调控”都不怕了,都再一次被轻松化解了,那中央政府真应该彻底反思觉醒了。
在监控实施的关键阶段,正是可以体现中央政府权威和智慧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