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律师随笔

PM2.5热炒背后的环保政治
作者:徐涛 律师  时间:2012年06月13日
近日,中国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就外国驻华使领馆开展对中国PM2.5监测并且发布数据一事指出,“这样做在技术上既不符合国际通行的要求,也不符合中国的要求。根据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和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外交人员有义务尊重接受国法律法规,不能干涉接受国内政。”
对此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否认美国干涉中国内政,并指出美国公布中国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数据仅仅是为美国公民提供服务。
美国国务院副发言人唐纳表示,美国使馆公布中国一些城市PM2.5监测数据并非干涉中国内政。美国使馆的这些做法只是为驻华美国人提供一种服务。
那些在大使馆社区工作和生活在中国的美国人为了注意自身健康需要了解当地空气污染状况。唐纳表示,如果中国也发布美国城市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美国政府不会反对。
中国环保部门之所以对美国驻华使馆公布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数据大为恼火,主要就是因为去年冬季美国使馆曾把北京PM2.5超值问题搞得沸沸扬扬、怨声载道。
去年入秋以后的北京接连遭遇雾霾天气,北京空气质量状况十分糟糕城区的能见度甚至不足200米,引发城市交通拥堵,有人开始感到呼吸困难,甚至哮喘发作。
美国驻华大使馆公布的PM2.5监测数据,使空气质量监测标准变成一个受人关注的命题。北京市环保局的PM10监测显示空气“轻微污染”,美国驻华大使馆的PM2.5数据表明空气“有毒害”。
北京市民呼吸的空气究竟质量如何曾引发了一场激烈的争辩。2011年8月,一款名为“北京空气质量”的苹果手机客户端软件对外发布。
任何人只要安装了这款软件,就可以实时看到美国驻华大使馆发布的空气质量指数和PM2.5数据,这一信息工具使很多人接触到了美国使馆发布的PM2.5监测数据。
PM2.5被炒热,美国使馆和苹果手机给北京市民上了一堂空气质量监测新标准的电子教学普及课。北京秋冬季空气质量糟糕是个不争的事实,环保部门与其在空气质量数据发布权上与美国叫板,不如借机推动大城市清洁空气的环保事业。
中国环保部门与美国使馆公布的城市空气中PM2.5含量基本上是一致的,只不过中美之间在空气质量评价标准上有一定差别。
这是因为美国使领馆是用他们本国的空气质量标准来评价我国的空气质量。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我国和美国等国家执行的空气质量标准确实有差别。
中国环保部部长周生贤也坦言,我国的PM2.5达标标准是与世界卫生组织标准的低水平接轨。也就是说,我国执行的是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最低标准。
中国PM2.5现行达标标准是日均值75微克/立方米,美国的标准是日均值35微克/立方米。1997年美国首次发布PM2.5的标准是65微克/立方米,时隔10年后才提高到35微克/立方米。
空气质量好坏不是靠降低标准糊弄出来的。美国使馆发布高标准空气质量监测结果有助于中国提高环保意识。
中国环保部门没必要和美国使馆在PM2.5监测数据发布上搞政治斗争。应当把美国使馆公布的PM2.5高标准监测数据当做鞭策环保事业发展的外力,提高全民环保意识,拉动清洁产业投资,努力提高空气质量。
如果能够设法让北京、上海、成都、广州、沈阳等大城市的空气质量尽快赶上发达国家的大城市,中国还怕美国使领馆公布他们检测的空气质量数据吗?
郭夏,新生经济学创始人,现任北京大学中国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