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随笔
政治任务”不是政府违法征地的“挡箭牌”
作者:尹利兵 律师 时间:2015年05月11日
近几日的一则征地相关新闻再次引起热议,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招商引资是地方发展经济的重要途径,2009年吉林省通过招商引资,与泰国正大集团签署“1亿只肉鸡”养殖示范项目,项目落户吉林省榆树市,项目征地近千亩,涉及榆树市新庄镇、泗河镇的9个村庄,征占土地多为农民的口粮田,对于征地补偿,当地很多村民表示不接受,并称只想种地,期间引发诸多矛盾。在记者采访中,泗河镇党委书记则说:“保证正大的项目正常开工,应该说是一项政治任务,绝对的必须完成的任务。”
面对基层地方官员的看似冠冕堂皇的理由,乍听感觉义正辞严,不容置疑,可仔细思量却不由让人深深忧虑。该次征地用地,明明是地方政府为了发展地方经济进行招商引资建项目,是个名副其实的经济问题,地方政府不遗余办地为保证正大项目开工建设,无非也是出于落实其招商项目进而发展当地经济的着力点考虑,最多是一项经济任务,何谈“政治任务”呢?
其实,按照基层官场生态的逻辑思维来思考,为什么个别领导习惯把发展地方经济的任务贴上“政治任务”的标签呢?根据尹利兵律师的设想,其不外乎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某些官员认为人民政府应当一切以政治为中心,经济任务也是政治任务,只要是政府参与其中,其任务性质就不再是单纯的与经济利益挂钩,而是赋予了具有某些中国特色的政治色彩;其次,长期以来,政治强权的集权思想作怪,有些干部的思想观念还停留在“政治任务高于一切”的阶段,认为政府行为只要给它挂上一个“政治任务”的标签,就可以有压倒一切的气势,就有了冲破一切“阻碍”(包括法律在内)的权力,谁反对执行“政治任务”就是与政府搞对抗,这种反党反政府的高压帽子没有愿意承受;再者,下级服从上级认为是官场里天然的生存法则,对于上级布置的任务,丝毫不关心上级决定的正确与否,只要上级下达任务下来,事关上级领导和自身的政绩,如果不能保证项目正常开工,省里追究市里,市里追究自己,岂不要断送市里领导和自己的“政治前途”?最后,个别官员根本没有法律意识,根本分不清或者也不愿意分清“政治任务”和经济任务的区别,由此,自然把经济问题“混淆”成了“政治问题”。搞清楚了雷言雷语的来龙去脉,那么问题来了,在依法治国的今天,是否只要是涉及到“政治任务”,就成为了“绝对的必须完成的任务”,同样成为其可以违法行政的“挡箭牌”。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土地是农民的生命,国家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利。对于征地用地,我国法律有着严格的法定程序,必须经过省级人民政府审批之后,要进行两公告一登记,实地查勘土地,征求农民意见,举行听证协调等一系列程序,才能最终把土地收为国有进行供地。具体到此次征地事件中,榆树市作为吉林省传统的农业大市,经济发展发展相对落后,榆树市政府高度重视吉林省的“1亿只肉鸡”的招商项目,为了发展当地经济、使项目尽快落地,市政府的急切心情可以理解,然而不顾农民的现实情况,和国家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要求,让项目匆忙落地,最后损害的不仅是农民的利益,更威胁到国家种粮安全和生态环境,同时也严重损害了政府形象和法律尊严。所谓依法治国,对政府机关而言即是依法行政,其一言一行代表是国家政府形象,即使真是“政治任务”,包括各级党和国家的红头文件,也要受到宪法和法律的制约,要依法依规来实施。当地政府出于招商引资的现实需要,客观上要把农民承包耕种的土地征收,不能急于求成,需要按照法定程序来组织实施,不管是给外国的公司养鸡,还是给本地的发展修路,必须按步就班地进行,否则,即使是政府违法实施,也同样要受到法律的追责。
依法治国的关键就是要把“权力关进笼子里”,不能让政府有权就任性,即使是贴上了“政治任务”的标签,也不能成为政府违法行政的“挡箭牌”,不但征地如此,其他的行政事务也应当如此,要知道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受制于法律。在此尹利兵律师提醒个别官员,千万不要认为“政治任务”是尚方宝剑,不管你是“老虎”还是“苍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没有任何特权,如果想要真正落实执政为民,就应当少与民争利,依法行政,有法必依,有令必止,打造阳光服务型政府,这才是作为人民政府应“绝对的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