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法学论文

新经济发展周期初探
作者:周兴芳 律师  时间:2010年09月06日
福建名仕律师事务所  周兴芳
 
摘要: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极不一般,不仅在近十年里保持了持续增长,而且通货膨胀,失业率和财政赤字都控制在较低水平。这在正统的宏观经济学理论看来似乎是不可思议的现象,并引起了广泛而激烈的争论,争论的问题之一便是:“新经济”是否改写了经济周期规律?是否标志着经济周期已经结束?本文试就新经济发展周期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及新经济周期的特点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新经济;发展周期;特点
中图分类号:F49
Research into the cycle time of the New Economy
 
ZHOU  Xing fang
(Fujian Univerrsity of Technology, Fuzhou 350014, China)
Abstract:In 1990’s, the economy of America is very special, not just for i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latest ten years, but also for the low level of inflation,unemployment and finance budget. It was a peculiar phenomenon in the traditional macroeconomics. Meanwhile it caused extensive and fierece debates, one of which is that whether “the New Economy” had changed the regularity of the cycle time, whether it meant that the cycle time of economy had been over. This paper attempts to do some researches about the objective necessity and the character of the cycle time of the New Economy.
Keywords: New Economy; cycle time;character
 
新经济是以美国20世纪90年代100多个月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为背景提出来的。美国出现了连续100多个月的经济快速增长,打破了以往经济周期性危机、波动的常态,与此同时还出现了低通胀和低失业率,即“一高两低”的情况。根据这种情况,美国的商业周刊(Business Week)在19961230日发表了一篇文章,提出了新经济(New Economy)的概念。实际上,对于人类社会将进入一个新的经济形态,一些未来学家早就有所察觉。其中最著名的是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和奈斯比的《大趋势》,在这两本书中都已指出,人类社会经过了几千年的农业社会和几百年的工业社会,即将进入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对于这个新的经济形态,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称之为“新经济”,经济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称之为“知识经济”,还有人叫“信息经济”、“网络经济”。
1  关于新经济发展周期的争议
                                                                            
收稿日期:2003- -
作者简介:周兴芳(1970 ),男(汉),福建连城人,研究生.
 “新经济”之类的概念刚一提出,就引起了争议。争议的主要问题是,对于美国经济来说,
90年代究竟是一个长期繁荣的开始,还仅仅是一个扩展了、延长了的周期?通货膨胀是否已经死亡?股市是否存在泡沫?等等。90年代中期,在社会上尤其是新闻媒体中,“新经济”的呼声达到了一个高峰,其核心含义是美国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长期繁荣”的新时代。这个“长期繁荣”可持续数十年;认为经济周期已经清除、通货膨胀已经死亡、股市将继续繁荣。科技性杂志Wired发表了题为“长期繁荣”的长篇文章,把“长期繁荣”称作为基于技术的新范例。文章说,全球经济将在从未有过的规模上开始繁荣,世界经济将每12年翻一番。长期繁荣将由技术方面的5个波所推动:个人计算机、电信、生物技术、超微技术、可替代能源。到这时,“新经济”的主要含义转向了技术层面,主要是指明一系列新的技术革命,其适用范围由美国扩展到全世界。不少不明真相的和意志薄弱的人,有意无意地成了美国“新经济”论的俘虏。
持不同看法的人认为,由于繁荣或狂热引起,“新经济”使一部分美国人过分乐观。199711月,面对社会上的各种争议,《商业周刊》杂志主编谢泼德在该刊发表了题为《新经济:其真实含义是什么?》的文章。这篇文章挤压了“新经济”概念中的泡沫成分。该文指出:“新经济”并不意味着经济周期已经消除,并不意味着通货膨胀已经死亡,并不意味着股市摆脱了调整而永远上升,也并不意味着亚洲金融危机不再影响美国。然后,该文指出:“新经济”只是表明近些年来正在发生的两大趋势:一是经济的全球化,二是信息技术革命。诚然,美国自19913月以后,在20世纪90年代经济高涨持续了9年多,经济扩张周期明显延长,而收缩期在明显缩短。不过,在沸沸扬扬的新经济欢呼声中,也并不是没有怀疑者。英国前财政大臣肯尼斯·克拉克的智囊人物蒂姆·康登就曾指出,所谓的新经济纯属子虚乌有。他分析说,经过他对美国的生产率、收入和通货膨胀数字的研究,美国的持续增长根本不是新经济,只不过是一段不合理的繁荣期。耶鲁大学教授罗伯特·席勒则在他的《不合理的繁荣》一书中指出,人们对华尔街的总体估价过高,股价暴涨刺激人们的消费意识,促进个人消费,带活了设备投资,从而使长期经济增长成为可能。但是,信息化和全球化不可能使经济周期波动因此而消失。
2  新经济发展周期存在的客观必然性
经济周期就是指一国总体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整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每个周期包括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阶段。宏观经济问题发生这种周期性波动,是自重商主义时代以来遍及世界各国的客观规律,只是在二战后,随着西方发达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采取反周期的手段,使经济周期出现了一些新特点,但始终没能摆脱经济周期的桎梏。到了90年代,美国经济自19914月走出二战后第九次衰退期,到20008月经济持续增长了112个月,成为1854年以来美国经济史上32个周期中最长的一次,并继续处于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的“一高两低”的良性发展阶段,进入所谓的“新经济”的最佳运行期。美国这轮超长的经济扩张打破了经济周期的许多规律,给经济周期理论带来了直接的挑战,引起了经济学界的瞩目。然而,在资本主义制度下,高新科技产业同传统产业一样,都是为资本家的利润最大化服务的,都是受市场盲目发展的规律支配的,因而发生周期性经济危机就是不可避免的。
2. 1  资本家利用对高新技术的占有、支配,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产生了资本主义市场的供求脱节
我们知道,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只要是为了全体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服务,只要遵循按比例规律,运用好计划和市场两种经济手段,就有可能无限发展,不出现周期性危机。但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高科技被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资本家所占有、所支配,它就会变成“金钱机器”。高新技术产业的老板们在进行经营决策时,往往不考虑最终用户需要,只从谋求最大利润出发。就以铺设光纤为例,美国在最近4年花费了7000亿法郎铺设了6200万公里光纤,足够环绕地球1566圈。但是,据美林公司说,这个光纤网络真正的作用率仅为2.6%,其余的有可能永远都无法开通。美国《金融时报》200165日题为《在硅谷迷路》一文指出“硅谷一片萧条。但是它的根本问题在于成了一台‘金钱机器’。在过去5年里,……这台金钱机器鼓励人们关心的主要问题不是技术对最终用户是否有用,而是能否出售给一个公司收购者或华尔街。这些结果是技术部门现在衰落的主要原因。世界各地的民众对这种价值观表示怀疑”。该文还说:“硅谷应该重新从事它的根本活动:培养企业和为有盈利的创新建立可持续的企业。除非硅谷振兴它的核心,否则,它既不会拥有可行的价值观,也不能推动美国生产率增长。”正是由于资本家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并未充分考虑市场的需要,因而在2000年底的经济下跌时,许多企业仓库里堆满了社会不需要的存货。即便是被誉为现代电子商务典范的思科公司也不例外。尽管该公司使用因特网开展销售、订购元器件、控制存货量也未能幸免于难。公司被迫在截止20014月份的3个月内降低了22亿美元的过量库存的价值——几乎相当于公司同期销售收入的近一半。
2. 2  由于资本主义市场的盲目性,造成空前庞大的投资过剩和生产过剩
由于受利润最大化的支配,,上个世纪末出现了一个投资的“蜂聚”时期,这一时期比起历史上铁路、电力、汽车等的创新情况、规模与影响更加空前,一大批新兴的高科技中小企业迅速诞生与崛起。这次出现规模空前的投资热潮,除了受利润最大化支配外,也与信息技术产业本身的特点有关。据经济学家分析,网络经济的根本思路在于与传统经济融为一体,用新的技术服务于传统经济,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自己。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出现一、二、三产业脱节的现象、才不至于出现生产过剩的问题,否则网络经济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是,众多的高新技术企业的产生与发展并没有为物质生产部门服务,并不能为促进物质生产部门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甚至出现人为地贬低、轻视物质生产部门的地位和作用,把高新科技产业称为“朝阳产业”,把物质生产部门的第一、第二产业称为“夕阳产业”,把物质生产部门视为旧经济,把原本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改变成以新代旧的关系,那就违反了客观规律,违反了科学。除了投资过剩问题,新经济也出现生产过剩的问题。由于“新经济”的高新科技产业对投资需求的预测,建筑在与号称“旧经济”不同的极度迅速增长的基础之上,美国一些人制造出“美国已经进入没有周期性经济危机的新经济时代”的神话,使高新技术产业的资本家和经理层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扩大投资、扩大借贷,造成生产过剩和投资过剩。
2. 3  由于高新技术企业对巨额资金的需要,产生了泡沫资金
在信息技术革命创新的“蜂聚”时期,大批高新技术的中小企业之所以能够迅速诞生和崛起,与资本市场上融资方式的创新是分不开的。一个高科技中小企业,在其创业与成长的过程中,一般有四部分人起着关键作用:一是创业者或技术创新者;二是专业的管理者;三是风险资本家;四是投资银行家。这四部分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共同策划发展战略,作出决策,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提出创业与发展计划。随着高新技术企业的崛起,其发展日益依赖泡沫资金的支持。美国《商业周刊》20018月刊登一篇题为《美国的未来》的文章说:“以前对技术创新的支持主要来自公司的研究与开发投资和政府的资助,这类资金比较稳定,而现在相当大一部分资金来自波动性很大的风险资金和初始股首次上市。”实际上,高科技股市本身就是美国泡沫经济的组成部分,而且是近些年来最活跃的部分。纳期达克股票市场为“不规范”的高科技中小企业的上市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特别是近几年来网络股的上市,在资金充裕、信心充足等有关因素具备的条件下,网络公司股票初始发行的首日溢价平均为65%,最高达470%(而美国股市历年来一般公司的首日溢价平均为12%)。以纳斯达克为代表的高科技股市被炒得一热再热,其股票价格大大超出了企业的实际利润水平。这其中,也必然带着泡沫成分。有人估计,从1995年到2000年初,股票价格上涨使美国的社会财富增加了14万亿美元。而其中的泡沫成分要占1/3以上。据统计,即使在股价暴跌之后,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仍然是有关科技公司实际利润总和的172倍。
经济周期始终是客观存在的,经济周期是多种因素合力的结果。经济的波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产能力的增长与需求的增长之间的对比关系。然而,现在的情况却是这样,一方面市场供求脱节,另一方面出现生产过剩和投资过剩,再加上金融市场上的泡沫成分。所有这此合在一起,必然引起经济的衰退。总而言之,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只要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根本矛盾并未消除,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只不过是资本家谋取最大利润的工具而已,新经济就必然具有周期性。据华尔街总管家格林斯潘所说,高新技术不仅不可以使周期性经济危机消失,而且高新技术将促进和加速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到来。事实表明,美国经济经历近九年的繁荣后,开始逐步进入新的周期性经济危机。从2000年第二季度5.6%的增长率高峰,跌到第三季度的2.2%,第四季度的1%2001年第一季度的1.2%,第二季度的0.2%。事实是无情的。现在,新的周期性经济危机首先降临在宣称不再有危机的美国,而且首先在美国的高新技术产业爆发,这真是对美国“新经济”神话的绝对嘲疯,也宣告了这一神话的破产。
3  新经济发展周期的特点
3. 1  经济周期波动的微波化
经济周期是建立在现代机器生产基础上的货币——商品经济的产物,马克思将其称为“现代工业特有的生活过程”。因而,探讨经济周期新变化必然要从产生经济周期波动最根本的、具有物质性和本原性的物质技术条件入手。这次科技革命的产生和深化,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产业和网络经济的形成,使经济周期运动的基础发生了实质的变化。
3. 1. 1  信息技术革命促进了供求的良性互动。信息技术革命以新供给创造了新需求,又以新需求推动了新供给,促进了社会总供求的良性互动,推动了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从而延长了经济扩张期,减少了经济波动的幅度。信息技术革命以不断创新的新产品丰富了社会的总供给,有力地推动了社会总需求,包括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的旺盛,通过市场机制,又有力地推动了社会总供给的改善与提高。
3. 1. 2信息技术革命缩短了供求之间的距离。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发展,使商品和服务的供给与需求在时间上、空间上缩短了距离,厂商并可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进行设计与生产。沃尔玛公司(Wal-Mart)能获得成功的一部分原因在于其规模经济和降低了库存成本。沃尔玛说服供应商在沃尔玛库存降低时由供应商完成补货决策。这样,使“买”与“卖”之间的脱节得以克服,使库存得以减少,甚或实现了零库存。沃尔玛和其供应商之间的有效连接和彼此交互是通过企业级电子商务系统完成的,这种供应商完成监测和自动补货职能的做法不仅让沃尔玛和供应商都节约了大批资金、降低成本,而且还可以避免生产过剩或供给不足,有利于缩小整个经济的波动。
3. 1. 3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特别是促进了现代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强了经济结构自身的稳定性。由于计算机可以提高社会化的效率,互联网可以降低社会化的成本,因此信息技术在全社会水平上的扩散,能够使国民经济实现低成本社会化。据统计,现代经济发展与增长,有40%多来自于信息产业的贡献。在许多发达国家中信息产业产值已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45%65%
3. 2  经济周期期间竞争性强
首先,企业间的竞争空前加剧。“新经济”下的竞争实际上是从创意开始就进入了“你死我活”的大浪淘沙过程。新兴企业股票上市后,更是竞争激烈,企业间的并购、重组异常激烈。企业间的竞争方式,不仅是打价格战,更重要的是打创新战、迅速战、质量战、服务战。其次,人才的竞争空前加剧。在“新经济”下,对高科技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美国政府放宽了移民政策,从印度、中国、俄罗斯等大批引进人才,以充实其人才库。再次,国际市场的竞争空前加剧。以互联网为技术基础的现代国际金融与电子商务,以其以秒计算的速度,加剧着国际竞争。同时由于信息经济本身就是高科技产业,当高科技等知识要素取代传统的劳动和资本要素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时,就会具有明显的规模报酬递增性质及对传统产业的溢出效应,由此可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并且在国际市场中呈现出垄断竞争的特点。
3. 3  经济发展周期长
新经济的主要内容是高科技和创新活动。但是新经济与老经济一样,从来就不是什么日不落产业,也有其商业周期,即“高科技周期”。在新经济中,繁荣持续的时间更长、更明显,其原因除了其本身具有的特点以外,还与美国政府采取的适度货币政府有关。20世纪90年代,在克林顿执政期间,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进行了新的调整:一是宏观政策目标由80年代的仅仅控制通货膨胀发展到90年代的抵制通货膨胀为主,同时兼顾刺激经济增长和防止失业率上升两大目标。二是放弃了货币主义的以货币供应量的增减作为经济宏观调控主要目标的政策,改以利率和公开市场业务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工具。三是将短期和长期利率结合起来,实施“抑短放长”的利率政策,并以“中性”货币政策来确定实际利率水平。为了拉长周期,实现低通货膨胀和低失业率条件下的温和增长,美联储在90年代积极推行与财政政策相配合的政策,其间经历了由较为宽松到略微从紧,之后又稍许放松的过程。实践证明,“中性”政策的成功运用为美国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环境。新经济中,繁荣持续的时间长,但反过来萧条持续的时间也长。由于美国高科技产业已经占了很大比例,甚至传统公司的产业也具有很高的科技成分,一旦股市长期低迷,高科技发展受阻,经济大萧条就一定会出现,而且持续时间也较长,美国九十年代经济繁荣所获得的一切将烟消云散。新经济周期并不是简单的循环往复,而是螺旋式地向前推进的。
 
参考文献:
[1] 刘树成 , 李实 . “新经济”究竟新在哪里?[J]. 环球视野,2001,(3) :98-110.
[2] 詹武 . 美国“新经济”神话的破产[J] . 当代思潮,2002,(3): 37-46.
[3] 谢作诗等 . 新经济是否改写了经济周期规律[N] . 开放导报,2001-10-22.
[4] 张其佐 . 1991——2000年的美国新经济[J] . 天府新论,2002,(3): 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