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神医”李跃华
这几天网上纷纷关注武汉医生李跃华,他声称自己拥有专利技术的四穴位苯酚注射疗法能够治疗冠状病毒肺炎。在网上上传了自己没有戴口罩和任何隔离措施在患者家中治疗的照片。并在各种场合(含网络)上呼吁采取推广他的治疗方法,还主动公开请缨要到抗击疫情的医疗一线去参加治疗。
对于李医生的说辞,各种声音纷至沓来。肯定、否定的都有,有说李医生是骗子,有说李医生是神医应当采纳他的疗法,应当允许他到一线参加救治。直到湖北省司法厅退休副厅长陈北洋因为感染冠状病毒被举报,陈北洋在网上发表了自己一家三口入院前接受李医生治疗的声明,才证明了李医生的治疗事实属实。
陈北洋发表声明后,武汉医疗管理部门对李医生的诊疗活动进行了调查。调查后发表了处理意见,认为李医生的学历存在疑问,穴位诊疗法存在疑问,行医执照存在过期现象,涉嫌伪造行医资格证,对其进行行政处理和移交公安机关调查,另对其进行14天的隔离。还认为其专利穴位诊疗法的疗效是存在疑问的。
医疗管理部门处理意见发出后,各种舆论纷至沓来,有认为,李医生没有资质的确是个骗子,有认为李医生事件应当灵活处理。
到底怎样来看待和处理李医生的问题呢?昨天看到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中发出了李跃华在第三军医大学的毕业证,以及李跃华的第三军医大学同学对李医生从第三军医大学毕业及到部队后的经历证明。从李跃华的毕业证看,应该是真实的,因为当时军队在八几年的时候毕业证是统一的格式,照片是85式服装,笔者也是80年代毕业的军校学员,早于李月华一年毕业,从毕业证看基本具有真实性。
那么李医生的穴位注射法是否具有科学性呢?李医生声称自己的四穴位苯酚注射法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对于这个事实,武汉医疗管理部门认为是存在疑问的,下一步要调查他的专利真伪情况。
穴位注射法是否科学呢?穴位注射法是一种中西结合的医疗手段,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至上世纪70年代该项医疗技术已经成熟。在当时的医疗典籍中广泛记载推广,在临床医疗中广泛使用。2003年军事科学院出版社还出版了李镤编写的《临床穴位注射治疗法》。可见穴位注射法并不是李医生故弄玄虚,而是具有实际的临床先例。有人说苯酚具有毒性,不应当使用。这个说法是错误的,药物都具有一定毒性,但是不意味着不能够使用。止疼药中的吗啡、泻药中的巴豆,甚至砒霜都广泛应用于医药之中。如今,糖尿病人用的注射液胰岛素就含有苯酚,因此肌注微量苯酚的安全性没有问题。因此这种苯酚注射有毒说法是不成立的,是缺乏医疗知识的表现。陈北洋一家三口的治疗经历,足以说明李医生治疗的有效性。至于有的人说没有经过双盲试验,这也是一种误区,都是对中西医缺乏常识的认知,是非常片面的。双盲实验并不是检验医药的唯一手段。关于中西医的问题在此不作论述。
李医生被隔离后的首次检测呈阴性,难不成李医生是大罗神仙?奔波接触了众多患者,没有防护却能不感染?
通过上述所列事实和分析可见,李医生为骗子的说法是不太可能成立的。哪里会有一个骗子?会要求冒着生命危险要求到一线参加抗击疫情的?哪里有一个骗子会冒着生命危险,为区区的几百元钱去行骗?除非李医生具有精神病,但是目前还没有李医生有精神病的证明。
笔者认为,李医生的行为不但不应当受到处罚反而应当得到褒奖。因为他很可能知道自己的行医资质存在瑕疵,在这种情况下公开呼吁,必然要将自己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必然会遭到医疗行政部门的处理。而他能够不顾这种风险主动要求参加疫情治疗,说明他已经将自己的生死安危和利益置之于度外,是一个至诚大医。
眼下能够有确实证据证明的是,李医生的行医资质存在问题。面对着这种难题,我们应当如何处理呢?
很多人认为既然没有行医资质就应当依法处理。他的四穴位注射法也就没有科学性,更谈不上什么去到一线进行抗击疫情。
也有很多人认为,应当认真对待李医生的问题,如果他的诊疗方法有效,就应当让李医生到抗议一线参加治疗。但是即便是这部分人,他们也为李医生没有行医资质而头痛,认为这是一个法律障碍。
李医生的医疗资质问题,在眼下确实是一个很多人绕不开的问题。
到底应当怎样处理李医生的问题呢?笔者认为,应当首先对李医生的四穴位注射法的疗效进行调查论证,如果疗效是充分有效的。应当打破常规不拘一格,为李医生补授资格,让他到抗疫一线参加救治。这个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而不是拘泥于形式。
拘泥行医资质问题,是一个僵化的思维方法问题。从逻辑上说是把逻辑起点或者逻辑空间搞错了,或者说错在忽视了大前提,人们忽视了当前所处的特殊时期。当前,武汉疫情十分严峻,党中央国务院,已经将武汉抗击疫情一线定为战时状态,抗击疫情牺牲的医护人员一律定为烈士。
我们平时的一些规章制度,是仅适用于和平年代的。在战争年代、战时状态,在急难险重的情况下就应当打破常规,不拘一格使用人才。
一些常规,都是是针对和平年代,因为和平年代很难检验出一个人,只能用平常的方法来选拔人才。比如高考制度和古代的科举制度。李医生的问题,如果放在平时,没有行医资质,就应当停止他的行医活动。
而现在对疫情的诊疗是战时状态,就应当抛开平时的条条框框,采用战时的方法解决战时的问题。
只有急难险重,只有战争状态、只有战时状态,生死危机才是检验一个人能力的时刻。
和平年代,平时很多人很多行业都是可以吹牛皮的,因为没有检验标准。谁都可以说自己是大师,谁都可以说自己好使,可是是否好使呢?这次疫情已经证明了医学学术界玩了很多虚的,真正疫情来了慌了手脚。
一个人的能力不是一个学历,一个资质就能解决和证明的问题。
革命战争年代,毛主席没有参加一天的军校教育,共产党的很多将领也没有受过军校教育,他们根本没有军校的学历。能够因为他们没有学历,就不具备军事指挥员的资格吗?可是实际上他们都是杰出的军事家。还有很多的高级将领没有更多的文化知识,解放战争时期第四野战军的40军军长韩先楚将军,直到打到海南岛的时候,对地图上的字还有的不认识,可是一样建立了赫赫战功。可见,学历并不是检验一个人能力的唯一要素。
战争年代,有的连队所有的指挥员都牺牲了,这时候有一个战士主动承担指挥责任,组织战斗。战斗胜利后,组织就直接任命他为连长。能够说他没有经过正规的组织程序任命,他的指挥就是非法的吗?可见程序并不是僵死的,不变的。
第四野战军十二纵队司令钟伟将军,是赫赫有名的常胜将军。在战争年代经常不按套路打乱上级计划擅自行动。但是林彪元帅却每每表扬他,敢于担当,把握战机,敢打硬拼。可见规则是灵活的,而不是僵死的,是可以打破的。
解放战争时期,对于积极抗日的民间武装,不因为他们没有正规的程序组建、任命而去遣散他们,而是积极收编。东北抗联的很多早期队伍都是由土匪改编的,因为他们积极抗日,李兆林,赵尚志等人就将他们收编成为革命的抗日队伍。
在这次疫情当中,对于那些民间有能力治疗疫情的医生和郎中,也应当打破常规、不拘一格使用人才,让他们投入抗击疫情一线。据说还有一名陈姓中医也受到了类似处理。
当前,国内疫情十分紧迫,同时全球性的疫情扩散也是十分严重的,这两天我们国家又出现了10多起从境外输入的疫情病例,疫情的解决是一个十分持久的问题。打破常规,不拘一格使用人才,是解决抗击疫情问题的切实可行办法。这也是我党实事求是作风的体现,实事求是就是与时俱进,就是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事物的变化而发展。在恶魔一样的病毒面前,没有什么形式,疗效就是最好的形式。谁能救人谁就上,生命第一!
很多说李跃华没有资质的人,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如果换位思考,你自己的孩子,在感染了冠状病毒以后,在诸多的医疗手段都没有作用的情况下,能不能因为李耀华没有资质而不去选择他治疗呢?英雄无需资质,英雄的行为就是资质。英雄不问出处,英雄是不受谴责。
很多人都是僵化的伪道学,眼看着众多患者挣扎在生死线上还抱着僵化的制度不放。实在是一种误国误民的做法和态度。战争年代当兵员紧张的时候,甚至将囚犯投入投入战场参加战斗。这时候还能有人说他们没经过法律程序减刑,没有减刑判决书吗?
建国初期,有一个科学家犯了死罪被判处死刑,因为科研需要周恩来总理特批,戴罪立功参加科研活动。这都是不拘一格打破常规的佳话。
有成事而没有成法,社会在发展,事物在变化,法律法规也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的修改,在历史的发展面前不能墨守成规。人类制度的变革,很多都是通过重大事件推动的,比如劳改制度的废除,是孙志刚死亡事件催动的结果。这次疫情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次社会的大考,暴露了中国社会方方面面存在的问题。比如学术界,慈善事业、比如官员的选拔和治理问题、应急能力问题,战略储备问题,经济制度、医疗制度、道德素质问题等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尽人意之处。疫情过后应当采取措施进行改进和整治。
2020年3月4日星期三13.21